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丁·戈迪默是一名南非白人女作家,荣获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同时,她也是一名反种族隔离活动家。她把一生献给了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她的作品以小见大,从个人视角再现了种族隔离和后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历史。作为一名像詹姆斯·乔伊斯一样的意识流大师,戈迪默在她的很多作品中记录了南非时局下,顺从的个体成长为革命者的心路历程。这种自我转变是与黑人接触的必然结果,或者借用德勒兹的话,个人在与黑人的接触中生成了黑人。海内外学者虽对戈迪默的作品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但其中作为生成场所的无意识却鲜为提及。因此,本文借助生成概念分析戈迪默的三部作品:《保守的人》、《我儿子的故事》和《无人伴随我》。由德勒兹和瓜塔里提出的精神分裂分析理论强调主体意识的建构性和可变性,个体可以通过生成逃离稳定主体认同,构建游牧主体。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剖析种族遭遇引起的主体意识流动揭示三部作品中的个体如何回应南非动乱时局,如何通过生成挣脱固有主体性的束缚,以顺应南非多变的政治环境。一直以来,种族问题都难逃二元对立的窠臼,黑人或是变的和白人一样,或是有别于白人,生成提供了一种在二元对立框架之外解决种族问题的方法。德勒兹强调白人和非白人要通过生成黑人,重构主体性,成为传统意义上无法定义的新物种,他人眼中的异常者。这既是对白人的去中心化,也是对黑人传统身份的解构。戈迪默在三部作品中着重塑造了三类人物:《保守的人》中拒绝改变、种族隔离制度的偏执拥护者梅林,《我儿子的故事》中已经成长为黑人革命家但却具有一颗白人心的种族主义的反抗者索尼,《无人伴随我》中超越种族的黑人运动合作者维拉。梅林在片刻的生成之后,因担心黑人报复,随即回归稳定主体认同;索尼虽通过生成黑人,成长为一名革命家,但仍寻求白人情妇对其政治上的认可,所以两人间的跨种族结合只是出于政治意图的身份利用,结果只会强化当前社会结构,腐蚀人性。维拉随着对后种族隔离时代社会现实的认知,不断改变自身,最终找到了与黑人的共同立场:跨越白人祖先的罪恶,超越种族和性别,以黑人政治合作者的身份投身解放运动。因此,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生成解域改变自身,以更好地顺应南非现实。个体通过不断地生成去中心化,引入多元异质,肤色不再是定义人的本质特征。本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二章至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戈迪默其人其文,在爬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简述了精神分裂分析理论。第二章探讨了《保守的人》中,白人和非白人作为种族隔离制度的受害者,却无力打破辖域的事实及其背后的原因。第三章分析了《我儿子的故事》中的索尼成功解域,成为一名革命家,却被白人至上主义再辖域化的过程。第四章论述了维拉在不断解域、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最终摆脱了一切规定性,找到自己生命的逃逸线的过程。第五章为结论,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通过生成黑人去中心化,引入多元异质,在南非实现多元种族融合,前景是乐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