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是个特殊又弱势的群体,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的参与率一直较低。在构建和谐社会、残疾人竞技体育取得辉煌成就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成功运作近20年的大背景下,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突显薄弱和尴尬。为扭转这一局面,我国出台相关文件提出培养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为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提供人才保证。2011年底,中国残联举办了首期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班,拉开了全国培养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序幕。当前,不管是国家级培训还是地方的培训,对培训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计等方面还处于摸索调整阶段。本研究基于公共服务视角的取向建构课程,对完善培训课程,有重要意义,为有关部门制定培训课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是以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课程设计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明确了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体育公共服务和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指出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落后,制约着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发展;分析了残疾人参与健身的5个利好因素,以及伴随存在的11个主客观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严重挫伤了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基于公共服务为视角构建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课程,以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相关理论为依据,确立了服务理论、社会互助理论、融合理论和课程设计理论为支点的课程理论基础;从课程时间、授课对象和今后应用三方面,确立了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课程可以分成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理论部分有九个部分的内容组成,实践部分可通过多种授课方式来加深学员对理论课程的理解;通过对国家级首期和福建省首期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课程的比较,分析两期培训班的利弊。最后,本文从实际出发分别提出了对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班办班和对提高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能力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