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的第一印象就是枯燥和乏味,其实不然,数学学科本身是生动的且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只不过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中难以体现而已。但是,自从数学教育工作者们对数学教育理念有了新的阐述之后,人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印象也随之有了新的改观,数学史的教育功能也愈发的被人们所重视,国内外的数学史家对数学史的教育功能也进行着更深层次的探讨,其相关理论的研究也在相继完善。所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使用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数学史自身的教育功能能够使其在日常教学中产生正向的影响,除了能够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第一印象,还能够增强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成绩。其次,学生通过对数学史的了解,能够接触到课本之外的相关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完善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建立完整且正确的认知结构体系。但是,通过实习许多发现一线数学教师由于各种因素在教学中很少将数学史运用到课堂中,或者说对数学史的教育价值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有些学校口头上虽然喊着要加快数学史进入课堂的口号,但实际上还是进行“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模式。这些学校往往只是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也没有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生产间的联系,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在基于课程改革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需求下,且认真研究了相关文献资料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在对三所学校部分学生和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数学史在教学中的渗透并不理想,然后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优化课本中的数学史相关知识的策略、“历史发生原理”策略、“数学史问题”策略“再创造”策略及“数学知识发展”的解题策略等具有实际价值的策略,同时,设计相应案例以验证策略的可行性。希望借此促进数学史在教学中的应用,纠正传统教学中只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的误区,打破传统机械式的学习模式,发挥数学史在彰显数学思想和方法、揭示数学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澄清数学事实以及提升学生爱国情怀等方面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