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塑料垃圾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对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其中,作为垃圾料之一的PET塑料的回收利用,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从最简单的共混改性出发,探索相容剂用量对于PP/PET/PP-g-MAH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结晶行为、相形态以及导热导电等性能的影响。共混材料的力学研究表明,未增容的共混材料随PET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拉伸模量逐渐上升,断裂伸长率下降。加入相容剂之后,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变大,而且相容剂量越多,拉伸强度越大。当加入10%的相容剂时,PP/PET的比例为80/20的时候共混材料的不仅拉伸强度最大,拉伸模量相比之下也最大。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残碳量随PET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加入相容剂之后,相比于未增容的共混材料,在相容剂量比较少的时候,共混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稍微有所降低,残碳量有所下降,而相容剂比较多的时候,共混材料初始分解温度上升,残碳量相比之下更少。从共混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发现,未加相容剂时,低含量的PET对共混物中的PP有成核结晶作用,高含量的PET则有阻碍作用,但对共混材料中PP的晶型没有影响。加入相容剂后,共混物中的晶型没有发生改变,对PP的成核结晶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扫描电镜及动态流变测试表明,PP/PET简单共混,相容性差,呈现明显的海岛结构,而且PET含量越大,颗粒的尺寸就越明显。动态频率流变扫描测试说明:随温度增加,共混材料的粘度、储能模量、复数模量下降。动态温度扫描,通过分析相分离温度发现PP/PET配比为80/20时,共混材料的稳定性相对较好。相容剂使PP/PET的相容性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10%相容剂量不但提高了相分离温度,也使共混材料更加稳定。此外,本文还选择PP/PET/PP-g-MAH的配比为80/20/10,制备了PP/PET/Fe复合抗静电材料,研究Fe粉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相形态、流变行为以及导电导热性能的影响。从PP/PET/Fe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来看,Fe粉加入以后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少量Fe粉不会改变复合材料中PP的晶型,但对PP在冷却过程中PP的结晶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流变测试发现,Fe粉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与复数模量,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复数粘度,表明铁粉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在导热性能与导电性能方面,Fe粉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采用三种经典的导热模型分析热导率与Fe粉含量的关系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后发现,Agari模型能够合理地预测热导率的变化趋势。Fe粉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抗静电性,为废旧PET的回收再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