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铋钠基无铅压电陶瓷的制备与电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电陶瓷是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化和耦合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和微电子元器件。随着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开发新型无铅压电陶瓷材料,成为一项紧迫且具有重大实用意义的课题。Bi0.5Na0.5TiO3(简称BNT)陶瓷由于具有良好的压电性、高居里温度和烧结过程中无毒、易控制性等优点而倍受青睐。本文采用固相烧结方法,从陶瓷制备技术,组分设计,固溶掺杂等三个方面研究了(1-x)Bi0.5Na0.5TiO3-xBaTiO3基无铅压电陶瓷体系。首先,本文以(Bi0.5Na0.5)0.94Ba0.06TiO3(简写为BNBT06)为工艺研究对象,采用TG/DSC,XRD,SEM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预烧温度、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该体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确定出较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800~850℃是合理的预烧温度,而1140~1160℃是理想的烧结温度范围,保温时间确定为2h。本文研究了BaTiO3(BT)掺入量(2,4,6,8,10mol%)对该体系压电介电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都具有纯钙钛矿结构,在所研究的组成范围内,均为驰豫型铁电体,BT掺入量为6~8mol%时,样品处于三方与四方共存的准同型相界。当BT含量为6mol%时,此时配方材料0.94BNT-0.06BT达到最佳性能,其d33、Kp、εr、tanδ分别为127pC/N、0.22、1388和0.05。为了提高无铅压电陶瓷的压电、介电性能性能,采用Li2CO3进行固溶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固溶Li2CO3没有破坏BNBT06陶瓷体系的准同型相界结构。随着Li2CO3固溶量的增多,体系中三方相逐渐减小,而四方相不断增多。SEM表明,随着Li2CO3固溶量的增加,晶粒逐渐细化,四方形晶界逐渐转变为椭圆形晶界。Li2CO3固溶后陶瓷体系的介电常数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介电损耗变化不大。当Li+含量为0.03mol时,介电常数εr达到最大值为1869,介电损耗为0.04。同时退极化温度Td也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当Li+为0.05mol时,陶瓷体系达到了最佳压电性能,d33为160pC/N,Kp为0.3。当Li+过量掺杂时,陶瓷体系仍然为钙钛矿结构,而且陶瓷体系的弛豫性能不断增强,但介电常数不断减小,压电性能不断恶化。当Li+过量为0.07mol时,陶瓷体系的压电常数d33下降到105pC/N,Kp为0.1。最后,本文研究了BNT含量的变化对(1-x)BaTiO3-xBi0.5Na0.5TiO3陶瓷体系的相结构,显微组织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BNT含量的增加,降低了BT的烧结温度,使BT-BNT陶瓷体系由四方向三方转变,陶瓷颗粒不断细化。随着BNT组元的引入,提高了BT-BNT陶瓷体系的居里温度,降低了介电损耗,提高了温度稳定性。在1kHz下居里-外斯定律图得出,随着BNT掺量的增加,BT-BNT陶瓷体系由正常铁电体逐渐向弥散相变铁电体转变。
其他文献
本研究针对共青团学生宣传队伍能力提升的途径,从外力和内力两方面进行探究,只有有效应用内外部的双向力量,才能实现共青团学生宣传队伍能力提升的目标.因此,本研究从指导老
焊接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及柔性化已经成为现代焊接生产的发展方向。本文围绕城际铁路客运专线桥梁伸缩装置焊接工艺研究及设备研制这一课题进行论述。搭建了基本的弧焊机器人
期刊
纳米复相陶瓷具有优良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使其在切削刀具、轴承、高温发动机部件等诸多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纳米复相陶瓷在高温下具有的超塑性进行成形加工是实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处理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絮凝过程是应用最普遍的关键环节之一,但水处理过程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是一些无机絮凝剂和聚丙烯酰胺类高分子
《圈》是现代扬琴优秀代表作之一,笔者以多年演奏实践为基础,通过分析该作品中沿袭、借鉴、创新的各类演奏技法,总结演奏者在练习时应当把握的重难点.
近年来不断增长的不锈钢需求与有限的镍资源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另外,人体器官对作为生物工程材料的含镍奥氏体不锈钢存在过敏性。这些原因使得人们把目光聚焦到既具有低成本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种电子电器设备不断地更新换代,使得废旧电子电器成为新的城市
本文主要研究了2A50 铝合金等径角挤压后微观结构和性能变化。重点探讨了挤压路径和挤压次数对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挤压路径和挤压次数与合金综合力学性能的关系,此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虚拟空间中,网民非理性化的表达空间也在升级发展.虚拟空间中非理性表达的表现即“网络暴力”.近年来,网络暴力充斥着信息社会,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