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活着-《婚礼的成员》的拉康式解读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53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是美国文学南方哥特派的代表之一。她的主要作品有《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和《婚礼的成员》等。麦卡勒斯在三十岁前写就了上述作品,因此被认为是极具写作才华的天才。像麦卡勒斯的其它作品一样,《婚礼的成员》描写的是生活在压抑的南方小镇上两个孤独的人对“我是谁?”的思考以及试图摆脱受困处境所做的挣扎。在麦卡勒斯的主要作品出版后,批评家对于麦卡勒斯在美国文坛的地位看法不一。有批评家认为麦卡勒斯执着于描写孤独和受孤立是因为能力和思想深度有局限。然而,也有批评家认为麦卡勒斯是被误读了的美国文坛巨匠。国内外对麦卡勒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种族身份、女性主义、心理分析、怪诞现实主义、酷儿理论和空间理论。国内外学者都曾用拉康的心理分析来解读麦卡勒斯的主要作品,但在该方向仍有可延伸的空间。以拉康的视角来解读《婚礼的成员》,我们会发现故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弗兰淇和贝丽尼斯有着看似不同、实则一致的主体成长经历,这种经历跟年龄和种族无关。麦卡勒斯并没有试图在作品中否认生活的痛楚,也并没有局限于对孤独的描写。相反,她强调了两个角色的成长、希望和转变。《婚礼的成员》应该被看做是对人类生命力的有力描写。本论文由两个章节以及前言、结论几个部分组成。前言包括:介绍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和《婚礼的成员》;国内外文献综述;简述拉康的心理分析理论,说明从该角度解读该作品的可能性和重要意义;最后是本论文的文章结构。第一章主要讨论弗兰淇如何通过改名字的方式不断构建其新身份。第二章讨论贝丽尼斯的主体构建。在丈夫死后,她以三次让人失望的婚姻试图再现逝去的爱。同时,她也挣扎着想要摆脱种族压迫带来的痛苦。论文结论是:人的主体性是建立在异化基础上的。尽管弗兰淇和贝丽尼斯都意识到他们对回归母体的渴望、对再现已经永失的与母体的完整性的渴求都是徒劳,但他们绝不会停止追寻的脚步。
其他文献
O3/H2O2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氧化能力强和无选择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高浓度、难降解和有毒有害的有机废水处理。考察了O3/H2O2高级氧化技术在不同的处理条件(臭氧投加量、H2O2投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是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所得数据经计算机后处理技术重建成为靶血管的立体影像^[1]。MSCTA操作简便、速度快、微创,可以清晰
思想政治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以“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观念指导大学生就业,使大学生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以1-十二碳烯和三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在铂催化下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得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类型、用量和原料的配比对合成产物收率的影响,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