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森麦卡勒斯(1917-1967)是美国文学南方哥特派的代表之一。她的主要作品有《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和《婚礼的成员》等。麦卡勒斯在三十岁前写就了上述作品,因此被认为是极具写作才华的天才。像麦卡勒斯的其它作品一样,《婚礼的成员》描写的是生活在压抑的南方小镇上两个孤独的人对“我是谁?”的思考以及试图摆脱受困处境所做的挣扎。在麦卡勒斯的主要作品出版后,批评家对于麦卡勒斯在美国文坛的地位看法不一。有批评家认为麦卡勒斯执着于描写孤独和受孤立是因为能力和思想深度有局限。然而,也有批评家认为麦卡勒斯是被误读了的美国文坛巨匠。国内外对麦卡勒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种族身份、女性主义、心理分析、怪诞现实主义、酷儿理论和空间理论。国内外学者都曾用拉康的心理分析来解读麦卡勒斯的主要作品,但在该方向仍有可延伸的空间。以拉康的视角来解读《婚礼的成员》,我们会发现故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弗兰淇和贝丽尼斯有着看似不同、实则一致的主体成长经历,这种经历跟年龄和种族无关。麦卡勒斯并没有试图在作品中否认生活的痛楚,也并没有局限于对孤独的描写。相反,她强调了两个角色的成长、希望和转变。《婚礼的成员》应该被看做是对人类生命力的有力描写。本论文由两个章节以及前言、结论几个部分组成。前言包括:介绍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和《婚礼的成员》;国内外文献综述;简述拉康的心理分析理论,说明从该角度解读该作品的可能性和重要意义;最后是本论文的文章结构。第一章主要讨论弗兰淇如何通过改名字的方式不断构建其新身份。第二章讨论贝丽尼斯的主体构建。在丈夫死后,她以三次让人失望的婚姻试图再现逝去的爱。同时,她也挣扎着想要摆脱种族压迫带来的痛苦。论文结论是:人的主体性是建立在异化基础上的。尽管弗兰淇和贝丽尼斯都意识到他们对回归母体的渴望、对再现已经永失的与母体的完整性的渴求都是徒劳,但他们绝不会停止追寻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