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全身热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广州医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之后又一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全身热疗(WBH)的治疗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其治疗效果已经被假设归因于免疫系统的激活,机体免疫状态的激活对消灭肿瘤起着重要作用。恶性肿瘤患者处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占主要地位。研究表明热疗效果不仅在于高热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热疗过程机体免疫系统也会发生明显改变,适当温度的WBH可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功能,促进白细胞介素2(IL-2)的生成,并使肿瘤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增加。为了观察41.8℃WBH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对比了热化疗与化疗两组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从而为热疗的治疗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与分组恶性肿瘤患者均为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2004年7月~2005年7月间的住院病人,其中热化疗组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包括直肠癌10例,结肠癌7例,食管癌4例,非小细胞性肺癌2例,乳腺癌肺转移1例,小细胞性肺癌1例,此组病人均接受41.8℃全身热疗,同时与热疗同步予含铂类药物的化疗。化疗组6例男性4例,女性2例,包括直肠癌3例,结肠癌1例,非小细胞性肺癌2例,只予含铂类药物的化疗。 二、热疗过程及采血时间全身热疗过程大约6小时,包括4小时加热期,60~90分钟41.8℃的平台期,30~60分钟的降温期。分别于热疗前或化疗前(pre)、热疗平台期末或化疗中(mid)、热疗或化疗结束时(end)、热疗后24小时或化疗后24小时(24h)、热疗后48小时或化疗后48小时(48h)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ml,其中1ml置肝素抗凝管即送流式细胞仪检测,2ml置无抗凝管即行血清提取后-70℃保存备用。 三、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测定样本淋巴细胞各亚群细胞百分率,经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将经肝素抗凝的外周静脉血混匀后,加入各种小鼠抗人单克隆抗体:FITC-CD3/PE-CD16,56、FITC-CD4/PE-CD8双标记单抗和FITC-CD19单标记单抗,置室温暗处反应20分钟后再加入红细胞溶解剂,充分混匀,室温暗处反应30分钟后上机。经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CD3+(全T细胞)、CD4+CD8-(Th细胞)、CD4-CD8+(Ts细胞)、CD16+56+(NK细胞)和CD19+(全B细胞)细胞百分率。 四、血清IL-2、sIL-2R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结果由标准曲线查出。 五、统计方法实验数据以-x±s表示,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方法为方差分析(ANOVA)。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果一、各时间点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1、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热化疗组病人在热疗期间T淋巴细胞含量包括Th细胞和Ts细胞持续下降,从起始64.7%下降至热疗结束时最低值51.2%,较热疗前有显著差异性(P<0.01),热疗后24小时全面恢复接近起始水平,其后的24小时又显著下降,其中Th细胞与Ts细胞的变化趋势相类似,但Th/Ts比值在热疗期间持续上升,至热疗结束时达到高峰1.7,热疗后48小时内逐渐下降至起始水平;化疗组病人在化疗期间Th细胞和Ts细胞含量均有下降,Th细胞在化疗后逐渐上升,至化疗后48小时已高于起始水平,而Ts细胞在各时间点均稍低于起始值,Th/Ts比值只是在化疗中小升至1.53无统计学差异(P>0.05)。 2、NK细胞的变化热疗作用使热化疗组病人的NK细胞含量由起始的18%陡升至54%,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1),并随着体温的下降而恢复至起始水平,热疗后仍有缓慢上升;化疗组病人NK细胞含量变化不大,在各时间点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 3、B淋巴细胞的变化两组病人的B淋巴细胞含量受热化疗或化疗的影响不大,在各时间点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 二、各时间点血清IL-2、sIL-2R的变化1、血清IL-2的变化热疗作用使热化疗组病人血清中IL-2浓度由起始的7.1pg/ml上升至21.8pg/ml较热疗前显著升高(P<0.01),在热化疗后48小时依然保持16pg/ml的浓度,也显著高于热疗前(P<0.01);而化疗组病人血清IL-2浓度则持续下降,由化疗前的9.2pg/ml降到化疗后48小时的2.5pg/ml。 2、sIL-2R的变化sIL-2R的浓度在热化疗作用下与IL-2的变化相反,由热疗前的2113.3pg/ml显著下降至热疗中1506.5pg/ml(P<0.01),并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上升,直至热疗后48小时达到2971.4pg/ml的高峰。而化疗组病人在化疗中明显上升至2578pg/ml显著高于化疗前(P<0.01)。 结论1、41.8C全身热疗发挥的是短期而显著的效应; 2、41.8℃全身热疗有助于解除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抑制,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作用; 3、41.8℃全身热疗对B淋巴细胞影响不大; 4、全身热疗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体外循环技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实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决条件。由于CPB并非生理状态,因此有可能导致机体各个脏器功能不同程度的影响,肾脏是受
骨骼肌组织在人体分布广泛并且生命活动旺盛,机体的许多活动都离不开骨骼肌的收缩,骨骼肌组织的质量对于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意义.骨骼肌组织作为机体重要的蛋白质储
期刊
笔者于2018-05诊治腰椎压缩骨折合并髓核突入硬膜囊1例,报道如下.rn1 病例报道rn患者,男,46岁,因“从约5米高处坠落,受伤后感腰背部疼痛,左下肢麻木无力,下阴剧烈疼痛”入院,
期刊
目的:探讨胸部放射治疗在老年(年龄≥65岁)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研究纳入了从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治疗模式将这
显微外科技术是临床医师在手术显微镜下用显微器械进行的精细手术操作,可以超越人类视野的自然限制,提高组织的鉴别能力,为外科医疗技术开创了新纪元.新中国显微外科技术始于
期刊
精准扶贫是贫困治理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国家从最开始的直接资助贫困地区,到后来的精准扶贫,这一变化代表国家对于脱贫攻坚概念的深刻认识——扶贫不仅要聚焦地区,还要找到贫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暴露致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和新型抗氧化剂依达拉奉(Edaravone)对新生大鼠高氧性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理,为临床防治新生儿高氧肺损伤提供理
目前,高职院校土建专业自身师资队伍存在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兼职教师聘任困难,不能很好地完成土建实践教学指导的问题.烟台职业学院土建专业“双师型”队伍通过“二元制”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