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开端和基石,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普惠性民幼儿园是基于“入园难”“入园贵”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政府保障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接受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而提出的一种措施。从2010年开始,政府就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措施,确保幼儿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我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谈到:“我国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要达到80%以上,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督导各级各类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鼓励幼儿园健全创新管理体制,努力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对普惠性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及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整理;从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幼儿园班级课程、幼儿园健康与安全、家长参与程度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观察法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中师幼互动进行观察,并采用轶事记录法记录观察情况;运用访谈法对问卷调查中的部分问题加以访谈补充。根据调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存在教师反思能力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师幼互动效果低、家长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针对兰州市C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现状,本研究从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幼儿园以及教师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扶持力度较低,政策落实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对幼儿园的监管与指导作用;幼儿园存在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基础设施配备不合理,利用率较低,教师权益难以保障,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培训机会较少以及家园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较低,教学形式单一,忽视环境的教育价值,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不足以及师幼互动效果较低等原因。根据影响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的因素,结合相关理论及文献,为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过程性教育质量,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政府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努力发挥好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监管与指导作用。幼儿园要转变教育理念,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努力保障教师权益,优化师资结构,多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建立健全家园合作机制。教师要努力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丰富教学形式,重视环境的教育价值,努力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以及努力提高师幼互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