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及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全球需求整体走弱,世界各国为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和经济持续发展,开始实施保护主义的经济策略,致使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瓶颈和竞争压力。中小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开始注重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开启了国际化进程。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开始大量的走出国门,按企业数计算,我国约90%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是由中小企业投资的。虽然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但目前我国对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尚未有完善的统计数据体系,而且关于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研究更少。为了更好的指导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业务,需要科学评估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水平,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操作性强的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从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殊性的分析入手,运用对外直接投资和绩效考核等理论,在对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投资风险及其对投资绩效评价内容影响的深入探索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深度访谈、因子分析、专家评价等方法,汇总整理和提取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指标,挑选出与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关连性强、符合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殊性的绩效指标。采用SPSS19.0分析软件,运用项目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筛选出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具体指标,初步构建以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和风险防御能力等为一级指标的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和LISREL8.8分析软件对初步形成的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并详细阐述了此套指标体系的特殊性。然后运用层次分析(AHP)、德尔菲评价、综合模糊评价等方法,评估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最终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辽宁省一家对外直接投资中小企业为例,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该指标体系的应用问题,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对指标体系在代表性行业、不同动因类型和不同投资区域的中小企业的应用进行了解释和说明。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1)从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特殊性的视角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我国中小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在投资主体类型、投资策略选择、投资规模、投资风险、投资产业和行业分布、投资区位的选择、投资技术能力、投资经营决策和投资方式等方面均表现出了不同于大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这些特殊性也决定了在构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指标体系必须能反映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2)构建了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构建多元化的绩效评价体系。首先,在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评价指标上,应从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和风险防御能力等三个方面建立综合指标体系,每个方面的指标都要体现出全面性和重点性指标的统一,体现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的多元化。尤其应关注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市场和顾客绩效。其次,在绩效评价主体方面,应针对不同行业的特征,结合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殊性,选择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顾客应成为绩效评价的重要主体。(3)明确了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和风险对绩效评价的影响明确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和风险对绩效评价的影响。中小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同时,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风险,且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也会较大程度上影响对投资绩效的评价。(4)明确了不同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侧重点不同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和行业分布较广,具有较大的跨度和差异性,这也就决定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尤其在绩效评价主体、评价周期、具体评价指标、指标权重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最后,依据本研究构建的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水平的对策和管理建议”,也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本研究的可能创新点是:创新性地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构建一套完整的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尝试性地将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御能力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的研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解决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问题,有利于指导中小企业如何进一步提升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水平,也可为国家支持和推动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