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合并浪潮:第一次是1998—1999年的事务所脱钩改制;第二次是2000—2001年政府主导的事务所大规模合并重组;第三次是2005年至今事务所的自愿性合并浪潮。可以说,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的重要现象之一,也是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走向规范化经营道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举措。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以达到扩大事务所规模,提高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市场竞争力。会计师事务所合并从存量上调整了行业结构,促使资源向优势会计师事务所聚集,成为推动行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经营主体,会计师事务所希望通过合并获得更好的品牌、客户和技术资源,以获取市场和利益,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但同时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鉴证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还肩负着向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提高会计信息可信度和决策有用性的厚望。在审计市场上,审计质量始终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宗旨,也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的根基。因此,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进而剖析不同类型的合并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差异以及原因,对引导和推动合并的顺利展开,进而促进我国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结构调整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为监管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改变监管思路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在对国内外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历程回顾的基础上,本文立足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从事务所合并动因出发,对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合并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划分,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重点分析不同类型的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市场感知的审计质量大大提高,而实质和形式上的审计质量并没有得到很好改善,这意味着事务所不仅要通过合并做大,而且更应注重合并后各方资源的整合,建立统一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实质性合并,达到真正的做强,这对提高审计服务质量,进而获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强弱合并中强所的审计收费变化比弱所更显著,而弱所由于共享了强所的审计资源、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等,对超过重要性水平的错报的敏感性有所增强。这说明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打大规模的当务之急是将小所做大,大所做强,以强所为核心,对外扩散形成网络体系。发挥核心事务所的龙头作用,通过发展成员所,扩大规模优势,实现合理布局,优化行业结构。以国内强大实力为依托,紧跟中国跨国企业集团一同迈向国际市场,在海外发展分支机构和成员所,打出我们的国际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