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位制是建国后国家通过单位组织的形式控制社会的一种制度。我国的公立中学作为一种典型的单位组织,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制依然在精神层面上影响着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和校长具体的管理行为。论文从单位制的视角出发,以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看似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现象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式,旨在挖掘单位制对学校管理及校长管理行为的影响,希望为学校管理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对论文的选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做了简要说明。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论文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将单位制的历史沿革、单位制的概念和单位制带来的影响进行梳理述评,总结概括出适用于本论文的单位制的概念,并认为单位制下人们产生了“依赖”、“重人际关系”、“重平均主义”三种典型的单位制心理。
第三部分从学校组织的层面出发,研究单位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论文以典型单位组织具有的四大功能,即专业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为理论依据,依次对应到学校组织当中,以此来发现、证明单位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通过调查和研究,单位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校专业功能弱化;反之学校的社会功能发达;学校的经济功能即在工资和福利的发放上仍然秉持单位制时期重“平均主义”的特色;学校的政治功能即在人员的聘用和选拔上依然深受单位制时期重“人际关系”特点的影响。
第四部分从校长个人的层面出发,进一步研究单位制下的学校管理。校长作为学校最重要的管理者,其具体的管理行为更能凸显单位制对学校管理的影响。通过访谈和调查,论文认为,受单位制的影响,校长的管理行为呈现“被动”、“重情感”、“重平衡”三个特点。
最后一个部分是关于单位制的进一步思考,同时提出消除单位制的消极影响、发挥单位制积极影响的建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