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数据时代和经济转型的推进下,社会充满着发展活力,但道德的发展显然没有与之同步起来,频频出现道德问题,一些高校中的个别硕士研究生导师不重视道德因素对学生培养的影响程度,对道德领导无意识,甚至出现了学术不端等道德事件,这也因而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关注点。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主要采用导师负责制,作为学生培养环节的最前线,导师的道德修养关系着教育培养的质量,关系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成果,关系着以德育人观念的落实。那么导师的道德领导力是什么、又是哪些因素制约着导师的道德领导、从学校层面该如何提升导师的道德领导力,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导师道德领导力的研究是必要且有意义的。 本文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设计出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道德领导力现状调查问卷,并通过对200名在校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借助数据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主因子分析得出导师道德领导力模型由专业教研能力、德行修养素质、人文关怀能力和批判反思精神组成,同时也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出导师道德领导力的现状是总体情况良好,局部需要改善。在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的框架下,从学校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学校应该对导师定期进行导师道德培训,注重导师德育工作,将道德指标纳入导师选聘工作的筛选标准,导师自身也要树立道德治学意识,加强道德修养;学校应该对导师考评制度进行再设计,注重道德因素的考量,建立并完善导师道德伦理监督制度;通过组织层面构建高校道德共同体,培养高校组织中导师间的团队精神,建设和谐稳定的大学道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