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对饲料蛋白质水平适应性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bca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中华鳖对饲料蛋白质水平的适应性,探讨了中华鳖是否存在补偿生长以及补偿生长的机制。对中华鳖稚鳖(Pelodiscus sinensis)(体重约3.0g)用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3%(饲料1)和33%(饲料2)的两种饲料在网箱中进行9个月的驯化养殖,至幼鳖阶段(体重90g)时开展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验的中华鳖被分为两组,分别摄食饲料1和饲料2,养殖40天。第一阶段结束时转入第二阶段的实验,将两组各自再分为两个处理,分别投喂饲料1和饲料2,如此共有4个处理即处理1(43%-43%)、处理2(43%-33%)、处理3(33%-43%)、处理4(33%-33%)。 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第一阶段饲料蛋白质水平对中华鳖的摄食率、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低蛋白质含量组摄食率高、饲料转化率低、但蛋白质效率高,说明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第二阶段各处理间的摄食率均无显著差异;处理2的饲料转化率显著低于其它三个处理;处理4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处理,其余三个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 2.第一阶段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了中华鳖的生长。高蛋白质水平组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均较大。 实验的第二阶段处理3和处理2分别具有最大和最小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处理1和处理4的差异不再显著,说明处理3获得了补偿生长,而处理4则对蛋白质水平产生了适应性,其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三个处理。 3.蛋白质水平对饲料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产生了显著影响,高蛋白质水平的消化率高,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没有显著的影响。 4.饲料蛋白质水平并未对中华鳖身体营养组成造成显著影响。实验第一阶段摄食低蛋白质饲料的中华鳖身体沉积了较多的脂肪和能量。
其他文献
石膏是一种国家大力提倡使用的节能环保型材料,α-半水石膏较β-半水石膏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因而有着更优良的应用前景,但其依然存在石膏胶凝建材耐水性差的通病。目前研究较多
知觉学习指依赖于训练,由感觉经验引起的在基本知觉任务上表现的改变。此种改变一般需要训练达到一定强度才会发生,且特异于训练的基本设定,并可保持较长时间。知觉学习的特异性
目的 使用红外光谱法分析长株潭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的构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结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湘潭市中心医院
本论文以晋谷21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设计进行谷子苗期盆栽试验,研究NPK对水分胁迫、盐胁迫、低温胁迫下谷子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索营养元素NPK含量及配比与谷子抗旱、抗盐、抗寒性的关系。从植物生长状况、渗透调节物质、保护酶活性的提高及MDA含量的降低表明:(1)谷子在轻度(40%)水分胁迫下施用N[100、150mg N/kg(沙)]、P[87、130.5mgP/kg(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