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旁绿地的人性化设计研究——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街旁绿地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面临着新的需求和变化,以简单装饰为主的街旁绿地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街旁绿地的使用需求,如何能够使街旁绿地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同时,成为具有生机、活力的人性场所,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通过对西安市主城区街旁绿地的调研和人性化设计分析,试图对西安市主城区街旁绿地的人性化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希望对以后西安和其他城市街旁绿地的建设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首先对街旁绿地的相关概念、特性、功能及类型划分作了简要概述,对城市街旁绿地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接着通过对“人性”、“人性化”的内涵解读,并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总结出街旁绿地人性化设计的三个层次:基本功能层次、行为心理层次、文化情感层次,然后从以上三个层次对西安市主城区街旁绿地的实地调研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基本功能层次主要是从街旁绿地的规划设计、景观空间设计、景观要素设计三个方面去分析,行为心理层次是先将街旁绿地划分为三种最常见的类型:邻近居住用地的街旁绿地、邻近金融商业的街旁绿地、邻近商务办公用地的街旁绿地,并根据三种类型街旁绿地的使用人群特征行为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分析,文化情感层次则是从物质和意识两个方面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出西安市主城区街旁绿地人性化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对西安市主城区街旁绿地建设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本文通过对西安市主城区街旁绿地的调研、分析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西安市主城区街旁绿地在基本功能层次设计逐渐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并且正趋于完善;对于行为心理层次考虑相对较少,较多的街旁绿地的设计并没有考虑使用人群的行为和心理需求;而对于文化情感层次的设计的考虑则更少,只有位于西安市老城区的一些街旁绿地在设计时融入了文化要素,但是能够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赋予空间一定涵义,使街旁绿地成为人们某种情感归属场所的街旁绿地特别少。
其他文献
建造是建筑学的基本问题。建筑师一方面利用图纸与模型这种建筑学特有的诗哲般的工作方法去接近事物本身;而另一方面他们又要将思考后的建筑语言协同工程师、建造者以及工匠
新世纪以来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等成为世界重点关注的话题,建筑领域也愈加重视对绿色理念建筑的发展,本文以这一“绿色理念”为基础,研究既有办公建筑改造的相关策略,并结合
中国传统聚落保存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和自身独特的文化积淀,相对于建筑实体,聚落的空间场所是文化生活得以保存延续的必要条件,承载了人类族群的文化精神内涵。随着我国城
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国家之一,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自我国七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以来,“三代同堂”式的传
2000年后,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的快速增长与长假制度的实施,国内外旅游人数年年地成倍增长,旅游市场开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以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模式正向这度假旅游转变。国内针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严重,节能减排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现今,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
在交通拥堵、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的今天,人们开始对以机动车为主导的城市规划方式进行反思,一度被忽略的以行人为主的步行交通方式重新受到重视。在意识到城市发展陷入风貌趋同
中国大地幅员辽阔,各个地区自然环境、人文风情等各不相同,进而形成了各地不相同的人文地理环境,丰富多彩,其中包括各地千差万别的建筑形式及其营建技术。豫北山地传统石砌民
建筑离不开细部,建筑的灵魂就在于建筑细部内所蕴含的地域、历史、文化等内在精神。纵观建筑发展史,现代建筑来源于近代建筑,近代建筑脱胎于古代建筑,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得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