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1949-1956)中国共产党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u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农村文化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初期因其过渡性的时代特征,社会阶层与社会意识都具有多样性,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一样是十分复杂的,在此社会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发展也具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体现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渡,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与农村多元文化的交流,农民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农村社会风气的转变,农民文化活动更为丰富,农民参与文化行为增加,中国共产党农村文化发展政策制度、运作机制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入而转变等。通过分析建国初期农村文化发展的背景、特征、原因、政策演变、成就与失误,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为现阶段农村文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历史借鉴。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该部分阐明了选题原因、对本选题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趋势,对研究设计包括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说明,并对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可能的创新点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农村文化发展背景分析。主要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国内方面,建国后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发展,政治趋于稳定,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为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国际方面,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期间,国内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农村文化迅速发展。建国后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时期,这一时期中苏文化交流频繁,国内掀起学习苏联文化的热潮,农村文化的发展也带有明显的苏联印记。第三部分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主要对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农村文化发展政策,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方式进行分析,同时对党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概括。第四部分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和文化措施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最大的经验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贴近农民,对农村文化既改造又建设。而不足之处表现在对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破坏和文化领域中政治意识形态过分突出。第五部分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历史启迪。这一部分是对中国共产党推动农村文化发展政策措施的经验与教训的升华。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注重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同时注重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第六部分是结语。对整篇文章做了一个总结,也指出了文章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利用基波分析(FHA)法对DC/DC谐振变流器的稳态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讨论。传统并联谐振变流器(PRC)及LCC谐振变流器的开关管关断损耗及空载环流损耗较为明显,整机变换效率难
随着控制理论、仿生学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发展,多机器人协同、分布式控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执行任务中,往往需要机器人形成并保持期望的队形,由此,多机器人编队问题一
<正>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大众将"关爱儿童出行安全"活动传播到了一些社会化媒体平台上,联合速度周刊等推广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并举行捐赠活动——由去年年底广州车展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开始转变社会管理模式,变“管理”为“治理”,社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以往的研究表明,离职率与职
自2006年Twitter诞生以来,微博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这一平台上开展营销工作的个人和组织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微博营销已然成为了众商家营销战略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
屠宰检疫是动物进入屠宰场后,官方兽医通过国家规定的检疫流程对宰杀的动物进行检疫,对预防病害动物产品流入市场,危害公共卫生安全起到重要的屏障作用。本文旨在探索人口密集的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主要包括稳定灯光数据、辐射标定夜间灯光强度数据、非辐射标定夜间灯光强度数据3种产品。该数据产品具有获取容易、能够探测低强度灯光、不受光线阴影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Steward并联机构的发展和应用,六自由度Steward平台因其结构简单、控制算法相对成熟、能实现六自由度运动,被应用于汽车驾驶模拟器、飞行模拟器、并联机床、
运动员注意偏向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考察运动员的注意偏向特点可以为运动员的情绪调节及心理选材提供科学参考和实证依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考察情绪、
西江是联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2012年8月,广西区政府正式批复实施《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确立了江海互动、推动整个西江流域经济的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