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然而,我国股票市场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市场操纵的漩涡。特别是历经了几次国际金融风波之后,我国的市场操纵行为更加猖獗,对股市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而本文要研究的股票市场价格操纵,是市场操纵的一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具体指某些市场参与者集中利用自身各方面的优势,如信息、资金或持股比例等滥用职权,通过制造一些市场交易假象迷惑其他投资者,引起市场震荡,造成股票的价格波动,从而获取额外收益。股价操纵,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随着证券市场的出现而产生,亦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发展。只要证券市场存在,就必然会有一些违法者不顾国家法律法规,为了攫取高额利润而对市场进行人为操纵。股价操纵行为不仅影响了市场的正常定价功能和投资增值功能,而且操纵行为的发生也会误导其他投资者,致使整个股票市场的正常交易功能处于紊乱之中。在我国这样不成熟不稳定的股票市场,不能杜绝股价操纵行为的产生,但我们可以对市场上的操纵行为进行归总,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从而发现其一般规律,认识股票市场存在的漏洞,通过对股票的相关交易特征进行分析和监控,有效防范操纵行为的高频出现。这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也能为监管者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研究了2016年由我国证监会查处的6起真实发生的股票操纵事件,并以这6起操纵事件的真实交易数据为基础,结合GARCH模型对其共性特点进行实证研究,总结股票被操纵期间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然后,通过特征分析和研究结果,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股票特征,作为我国股票市场上的监管者重点关注并密切监控的目标对象。同时,以我国现阶段股票市场的真实交易数据为基础,对股价的波动性特征进行实证研究并检验。最后,根据所选取的典型特征,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制度体系,给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首先,本文对2012年以后的五年间我国股票市场上发生的操纵案件进行了特征分析,主要包括被操纵股票的操纵类型、方式、股本规模、操纵程度等,并对我国现阶段的股票操纵行为的共性特点进行归总,指出我国现阶段的操纵类型主要是交易型人为操纵股价;操纵方式主要包括洗售和连续交易;操纵程度较高;操纵者的持股比例较大;股本规模较小的股票更容易被操纵。同时对操纵时间、操纵程度和持股比例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大,股票被操纵的程度越大;随着操纵时间的延长,股票被操纵的程度和持股比例有所下降,但都不显著。这说明在揭示股价操纵的本质时,不仅需要考虑操纵者的因素,还需要把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市场供需和市场监管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在内。进而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出比较典型的股票特征作为监管者重点关注和监控的目标对象。然后,本文对操纵期间的交易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合这6起具体的操纵案件详情,把研究数据进行分期:操纵前、操纵中、操纵后。通过对这3个阶段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在操纵期间,股票的收益率和波动性均高于操纵前期和后期,而换手率的变化在这三个时间段内并不明显。进而结合GARCH模型对这6只股票的对数收益率序列进行拟合,重新设定一个新的参数值S,用来表示股票的波动强度。通过S与1的大小比较,检验股票的波动是否处于正常范畴,从而判断出股票是否被操纵。最后,本文在第三章所选取的典型股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股市的特点,主要从加强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教育、尽快解决股权分割、完善投资者结构、加强对账户和交易的监控、规范政府行为和完善法律法规方面,为监管机构更好地对市场进行反操纵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