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加速器机制下的资产泡沫与经济波动——以次贷危机前后的中国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vgpzz6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利用带资产泡沫的BGG模型研究了我国资产泡沫与经济波动的关系。BGG模型是Bernanke、Gertler和Gilchrist构建的动态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该模型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以其普适性和对现实的高度解释力成为当今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框架之一。而Bernanke和Gertler随后将资产价格泡沫引入BGG模型,用资产价格对价值的偏离和回归模拟资产泡沫对经济的影响。本文认为,该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经济在次贷危机前后的波动情况,并且可以研究不同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影响。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从RBC模型、非对称性、开放经济、泡沫经济、不同行业地区等角度对金融加速器理论的研究,发现目前没有利用带资产泡沫的BGG模型研究我国经济的相关文献。接着对经典金融加速器模型的假设条件、作用机制和影响结果等进行了说明,并总结了新古典模型和新凯恩斯模型下金融加速器的异同点,然后将资产泡沫引入BGG模型,形成了以企业净值、投资规模、资产泡沫为核心变量的系统。   用带资产泡沫的BGG模型研究我国经济需要两个条件,即我国经济存在金融加速器机制和资产泡沫。本文利用我国上市企业数据证明,当次贷危机来临时,小型企业短期借款占总资产的比例降幅明显大于大型企业短期借款占总资产的比例降幅,从而说明了我国经济具有金融加速器“信贷资本择优而栖”的重要特征;利用次贷危机前后我国A股的平均市净率和平均市盈率以及全国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变动,可以证明我国股票和房地产等主要资产存在泡沫。同时,结合相关文献的实证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我国经济满足存在金融加速器机制和资产泡沫这两个条件,因此符合带资产泡沫的BGG模型的研究前提。   本文接下来综合运用统计数据、计量工具和参考文献三种途径估计了模型的22个参数值。与其他文献的参数赋值相比,本文在估计时提供了更详细的统计、更权威的数据和更精细的方法,力图更加符合实际,其中有些估值与其他文献相比有较大差异。   本文最后基于以上模型,分析了次贷危机前后我国经济的实际波动与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利用HP滤波,可以得到我国产出、投资和通货膨胀率的实际波动值作为模拟结果的对照。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存在泡沫的经济体比不存在泡沫的经济体波动更大;我国经济在次贷危机前后的波动特征符合超跌破裂方式的形态,即泡沫破裂时资产价格小于价值;盯住资产泡沫的货币政策可以防止经济大幅波动,但是其应对危机时期的负向产出波动比应对泡沫时期的正向产出波动的能力要弱;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降低不利冲击的影响幅度,但是过度的投资刺激会加大经济的波动。我国的实际经济波动符合“盯住泡沫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所构建模型的模拟结果。
其他文献
我国资本市场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同时并购市场也越来越繁荣。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是优化上市公司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种手段。但是在我国特殊
近30多年来,随着信息化浪潮的不断推进,以及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媒体已经逐渐崛起成为经济社会上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媒体报道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媒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