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人类面临着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的双重危机,节能减排、构建低碳社会逐步成为国际共识。但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动化浪潮的推进,使得交通部门成为第二大能源消耗部门和温室气体排放部门。为实现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必须倡导低碳出行,转变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对居民低碳出行方式选择行为进行分析,有利于合理优化居民的出行方式结构、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以及减轻城市交通污染,也有助于建设城市交通体系和管理城市交通行为。 本文首先在理论层面,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和低碳出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阐述低碳出行的基本理论,并对影响居民低碳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因素进行整体分析。其次,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居民低碳出行方式选择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再次,在实证研究层面,设计城市交通低碳出行行为调查问卷,通过问卷预调研、检验信度和效度以及修改问卷,展开调研收集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调查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评估并修正,得到最终模型,研究心理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外部影响因素对行为意向造成的差异是否显著,较全面地探索了居民低碳出行方式选择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最后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提出促使居民选择低碳出行方式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居民低碳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意向的心理因素中,共性心理需求的影响程度最大且为负,其次才是行为态度因素,而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都是作用于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在众多外部影响因素中,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有无驾照、家庭有无12岁以下儿童、家庭有无自行车以及小汽车这8个因素对行为意向有显著的影响,而职业、家庭人口数、有无电动车和单位班车以及出行特性影响因素的作用并不明显。本文分别从心理和外部影响因素方面为促进居民低碳出行、城市交通的规划管理以及低碳交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