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jiangchong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WTO以来,相较以往我国有了更加平等和便利的条件去发展国际贸易,这样货物贸易有了较快发展,同时货物贸易的派生需求——运输服务贸易也相应发展起来。然而,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发展相比货物贸易发展比较落后。其中原因是复杂和多面的。一方面劳动密集是传统运输业的显著特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当前运输业越来越趋于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我国因此失去了原有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虽然我国运输服务出口额和进口额均一直增长,但是连年逆差却是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这与货物贸易顺差的现状极不相符。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研究我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旨在分析我国运输服务业缺乏竞争优势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文章对运输服务贸易国内外研究现状首先进行了阐述,意在通过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本文分析的切入点。第二部分界定了运输服务贸易及其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并介绍了相应的理论基础。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于竞争力研究的已有理论,定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产业竞争力研究层次,接着给出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然后以波特的钻石模型和金碚的“结果-原因”模型为基础,结合运输服务产业特点,找出了筛选影响因素和提出对策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和世界运输服务进口和出口数据,从总体竞争力和结构(包括海运客运、空运客运和其他运输客运;海运货运、空运货运和其他运输货运;海运其他、空运其他和其他运输方式)竞争力两个层面使用贸易竞争优势(TC)和国际市场占有率(MOR)两个指数分析了我国运输服务国际竞争力。同时,通过比较分析世界运输服务出口排名前五的国家,得出了总体上来看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弱和结构上来看海洋运输货物运输逆差为运输服务贸易逆差最主要来源的结论。第四部分依据理论基础一和理论基础二对造成我国运输服务贸易总体国际竞争力较弱和海运货运逆差这一现状的因素进行了筛选,并定性分析了相关因素。其中针对可以进行量化的因素(服务的价格、服务质量、服务的品牌形象和服务的结构等不易量化除外)进行了定量分析,构建了计量模型。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个数、港口吞吐量、运输服务业产值、运输服务开放度、劳动力和国际油价。第五部分在前文基础上从提高港口行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船舶运力结构优化、争取货物运输的安排权;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营造产业竞争链以促进规模经济形成;提高运输业管理水平以提高服务质量、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加强运输企业的品牌建设;立法支持国货国运、优化引进外商投资等十个方面给出了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其他文献
本研究沿着明清时期九龙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线索继续往下梳理,重点聚焦晚清至民国九龙江流域的陆域漳州和入海口处的海岛厦门,围绕漳厦间的物资流动和人员往来,观察五口通商以
本文采用高精度基准电压源以及基于加法器采样的电流串联负反馈方法设计了一款恒流源系统,采用放大倍数较小的功率放大管冗余并联的方法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对影响功
根据弗留格尔公式,经过数学推导给出了汽轮机特征通流面积的表达式,并结合某超超临界600MW机组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当机组变工况在50%~100%额定负荷运行时,除个别点(第7级组)
双目立体视觉是机器视觉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填补了机器视觉在三维测量领域的空缺。作为一种有效的非接触测量技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在工业检测,虚拟现实,逆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电动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唯一的动力能源,它的工作性能和寿命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在高温环境下,电池内部
<正>看似简单的一日三餐,实际上却难以合理安排。如何科学饮食,搭配好一日三餐,对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早餐,必吃无疑状态好。现代都市生活工作节奏加快,早餐很容易被一些
当前,我国的科学领域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各行各业在新科技的推动下对原有的设备进行了更新和优化,产生了更多的经济效益。GPS是新时期的一个主要科技技术之一,现如今,工程测
提高牛肉价值和品质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综述了牛胴体分割增值及品质提升的研究现状,并对牛肉品质评价方法进行了叙述。
用电子鼻检测猪肉新鲜度时,传感器阵列的冗余信息会带来负面影响。为了提高识别的准确性,根据猪肉散发的气味选择初始的传感器阵列,利用方差分析方法剔除重复性和区分度不明
日本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在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受到许多外国尤其是中国和欧美文化的影响。在水稻农耕时代,受到中国文化影响非常多。从水稻农耕时代到机械工业时代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