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003~2006年国家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东南区参试种为材料,以我国近几年各生态区品种试验数据作依据,分析了甜、糯玉米品种试验产量评价影响因素,明确了甜、糯玉米不同品种品质的差异和影响品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产量与品质评价指标和方法,并得到了征询专家的认同。主要结果如下:1.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试验产量评价影响因素苞叶与花丝、穗柄、以及商品果穗分别占整穗的百分率在甜、糯玉米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将苞叶与花丝计入产量,其占产量的百分率甜、糯玉米分别为11.24%~40.25%和9.16%~32.66%;将穗柄计入产量,其占产量的百分率甜、糯玉米分别为2.21%~8.11%和1.66%~8.04%;商品果穗重占整穗重的百分率仅为41.14%~78.57%(甜)和59.75%~72.30%(糯)。果穗不同计产方法中,仅第一穗净果穗计产,结果比商品穗产量高-12.67%~35.78%(甜)和-2.12%~42.01%(糯);所有净穗计入产量,结果比商品穗产量高0.08%~35.78%(甜)和0.26%~43.89%(糯),且各百分率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仅第一果穗籽粒计产,结果比商品穗籽粒产量高-19.23%~17.61%(甜)和-2.34%~37.16%(糯);所有籽粒计入产量,结果比商品穗籽粒产量高0~17.61%(甜)和0~38.81%(糯),且各百分率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甜、糯玉米各品种果穗含水率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绝大多数品种净穗重与果穗含水率、百粒鲜重与籽粒含水率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果穗含水率下降1%,甜、糯玉米品种净穗重平均增加值(WE1%)分别为0.40~2.40g,0.78~3.36g;籽粒含水率下降1%,甜、糯玉米品种百粒鲜重平均增加值(WK1%)分别为0.18~0.75g,0.64~0.92g。且增加值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2.鲜食甜、糯玉米品质差异及不同采收期籽粒品质成分的变化现行指标体系下,外观品质相当的品种,其外观评分最高相差达总分的16.7%~20.0%,且同一品种外观评分、品尝品质评分在不同试点、同一试点不同年份,以及与对照比较结果分别存在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品尝评分在甜、糯玉米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甜玉米品种在授粉后17~23d、糯玉米品种在授粉后21~25d,各期均有品种出现品尝评分最高值,但最高值对应的授粉后天数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同一品种因种植年份不同,最佳品质期在授粉后的天数也存在差异。甜玉米籽粒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果糖、粗淀粉、赖氨酸、皮渣率和含水率,糯玉米籽粒粗淀粉、可溶性糖、皮渣率、淀粉粘度特征值和含水率在不同品种间、不同采收期间差异极显著。随采收期的推迟,甜玉米各品种籽粒可溶性糖、蔗糖含量与品尝评分基本呈同步变化趋势,籽粒还原糖、果糖、赖氨酸、含水率呈不断减少趋势,粗淀粉含量、皮渣率呈增加趋势;糯玉米各品种籽粒粗淀粉含量、皮渣率呈增加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含水率不断减少,淀粉粘度各项特征值尚未发现明显特征。甜、糯玉米各品种在最佳品质时,籽粒品质成分含量均因品种不同存在明显差异,仅籽粒含水率在不同品种、不同年份间相对稳定,分别集中在68%~74%和59%~64%。3.影响鲜食甜、糯玉米品质的主要因素,以及品质评价的客观、可操作化甜玉米品尝指标中影响品尝评分的主要因子是甜度和果皮厚薄,最佳品质时,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皮渣率对品种品尝评分起决定作用,其它品质成分,如蔗糖、还原糖、果糖、粗淀粉、赖氨酸含量对品质评价的作用不明显;糯玉米品尝指标中影响品尝评分的主要因子是糯性和果皮厚薄,最佳品质时,籽粒粗淀粉含量高、淀粉粘度特征值特别是峰值粘度、皮渣率对品种品尝评分起决定作用,其它品质成分对品质评价的作用不明显。通过以上分析,筛选并明确了甜、糯玉米品种品质评价的重要客观理化指标:即甜玉米品种测定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和皮渣率,糯玉米品种测定籽粒粗淀粉含量、淀粉粘度和皮渣率,避免了以往品质评价主要依靠鲜穗品尝评分造成的主、客观影响,实现了品种评价的客观化。4.甜、糯玉米品种试验产量与品质评价体系的建设甜玉米籽粒含水率68%~74%、果穗含水率69%~75%时,糯玉米籽粒含水率59%~64%、果穗含水率60%~65%时,各品种品质优,此时品种间品质、产量的差异客观反映了品种真实情况;若在授粉后同一天数收获果穗,甜、糯玉米分别有33.3%~50%、37.5%的品种不在最佳品质期。表明含水率可作为甜、糯玉米品种鲜穗适期采收指标。产量评价中商品穗标准为:非霉变果穗,除去苞叶花丝、穗柄、虫咬、损伤、秃尖及秃基的部分,剩下的完好净穗有效长度至少不短于10cm的部分。适宜含水率条件下,小区果穗产量按照商品果穗计产;小区籽粒产量为剥下商品穗籽粒计产。外观品质评价指标改进后,重点突出,可操作性更好;鲜穗内在品质评价主要依据客观理化指标,即甜玉米测定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和皮渣率,糯玉米测定籽粒淀粉粘度、粗淀粉含量和皮渣率,分别与对照比较;品尝品质评价模糊化操作,与对照比较,分优于对照、与对照相当、劣于对照三种评价结果。综合以上各方面,提出甜玉米综合品质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的标准为:外观评分不低于对照,品尝品质比对照好或与对照相当,同时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不低于对照以及皮渣率不高于对照;糯玉米品种综合品质优于对照或与对照相当的标准为:外观品质评分不低于对照、品尝品质比对照好或与对照相当,同时理化指标中籽粒粗淀粉含量不低于对照、且淀粉粘度特征值中峰值粘度不低于对照以及籽粒皮渣率不高于对照,若理化指标中仅有一项不符合要求,也可认为该品种与对照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