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勘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能源行业,对于国家战略目标定位、能源安全和在国际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突显。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推动了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近年来,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快速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地勘单位改革提出了严峻挑战。作为地勘行业的绝对主体,国有地勘单位由于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激励机制等方面改革的滞后,专业服务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普遍减弱,不利于国家地勘事业的稳健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地勘单位的改革不仅和面广量大的国企改革拉开了距离,甚至滞后于科研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改革不彻底、不到位造成的新问题、新矛盾与旧体制中遗留下来的病灶交织在一起,使体制、机制问题更加复杂,产业转型升级非常困难。华东有色地勘局2007年实行“事企分离,公商分离”式改革,2013年通过增资扩股引入三家战略投资者,在全国省级地勘单位中率先开展了资源资本一体化的改革,通过改革释放新活力,迎来发展生机,其改革实践,让地勘单位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美好未来的愿景。 本文以华东有色地勘局为例,运用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系统分析方法等,对国有地勘单位改革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主要分析了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历程与现状、改革的两种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推动国有地勘单位深化改革的对策措施。运用案例研究法对广东、内蒙古、云南以及华东有色地勘局等改革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提供对策参考。通过对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情况分析,认为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地勘事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战略性行业,其发展模式、经营机制、商业模式等严重滞后于国际矿业企业,当前的发展已经难以为继。国有地勘单位应当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影响或制约其发展的弊端因素,坚持顶层整体设计、事企分离、逐步进行分类改革,通过激励引导以及发展创新等推动其稳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