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子标记在柑橘杂种区分中的应用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he_8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多胚现象频发,以致杂交育种后代中多是珠心苗,要获得杂种实生苗殊为不易。因此,很有必要在杂种早期对有性和无性后代进行有效的区分,以提高育种效率,降低培育成本。DNA分子标记是最为有效的有性苗鉴定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依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分子标记来鉴定珠心苗和有性苗。主要采用了两种SNP标记检测方法: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PCR, SSCP-PCR)和等位基因特异PCR (Allele Specific PCR)。在本研究中,一共配置了5个杂交组合:即少核默科特×418红桔、少核默科特×兴义大红袍红桔、江津柳橙×兴义大红袍红桔、砂糖桔×兴义大红袍红桔、兴义大红袍红桔×砂糖桔。待杂交果实成熟后取种播种育苗,以作杂种区分试验用材。为寻找可用于杂种区分的SNP标记,我们克隆了418红桔和少核默科特的9个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通过分析发现了具有多个SNP位点的基因,即p-胡萝卜素羟化酶(β-carotene hydroxylase, CHX)基因。在CHX基因序列上,杂交亲本418红桔和少核默科特含有不同的SNP,但无法用于Allele Specific PCR引物的设计中,因为SNP位点不合适。用PCR-SSCP的方法可区分开一部分的杂交苗,并不能全部区分开。根据序列分析,认为用Allele Specific PCR的方法可区分开少核默科特和兴义大红袍红桔、兴义大红袍红桔和砂糖桔、江津柳橙和兴义大红袍红桔。
其他文献
随着环保界对燃料规格要求的严格和石油产品的深加工,炼化一体化,导致炼厂内部氢气短缺。在石化工业中,氢气既是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的副产品,又是加氢精制、加氢裂化、提高产品的
淀粉微球是天然淀粉的一种人造衍生物之一。作为药物载体,淀粉微球具有良好的药物保护和缓释性能,尤其在癌症的化疗及慢性疾病如动脉栓塞的治疗中已经显示出可喜的前景。针对在
Bi VO4是一种可见光催化剂,能够在可见光下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对可见光有响应,制备合成方法相对简单,而得到广泛研究。但由于Bi VO4光催化材料对可见光利用率低,光生电子-空穴易复合,其光催化活性较低。因此本文研究拟通过非金属掺杂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以氢氟酸(HF)作为F掺杂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和玉米秸秆为模板,制备F掺杂Bi VO4光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