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学》物理学术语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engwa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大量西方科学著作进入中国,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天文等各个领域,使西方科学在中国广泛传播。其中,《重学》(艾约瑟口译 李善兰笔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近代经典力学知识的著作。在传播近代经典力学知识的同时,相应的要涉及到对相关科学术语的译介。这些科学术语进入汉语词汇系统,体现着当时的翻译方法、理论以及新科学术语的演变进程,这对于研究晚清科学术语的演变与翻译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立足于《重学》物理学术语这一角度,采用了文献研究、描述性研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等方法,结合明清之前的相关著作、同时期文献、物理学教科书以及建国后物理学、力学相关辞书,展现出《重学》物理学术语类型特点及其演变过程,总结出演变规律,对现代物理学术语的定名、物理学术语词典的编纂等工作以启示。本文主要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涉及到目前学界对《重学》文献的研究情况,明确了术语学的研究现状,尤其是现在学者对明清时期科学术语的研究情况,给出了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对《重学》的作者、版本、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重学》物理学术语做了界定,进行了定量统计;  第三部分对《重学》物理学术语的来源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第四部分对《重学》物理学术语的类型从专业程度和音节两个方面进行了划分;  第五部分从层级关系、同一关系、对立关系这三种关系对《重学》物理学术语进行了梳理;  第六部分探讨了《重学》物理学术语的使用特点并进行了原因分析;  第七部分对《重学》物理学术语进行了历时的考查,总结其发展演变规律,并提出了对现代物理学术语处理的启示。
其他文献
赵本夫在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始终追求中国习气与现代理念的结合,这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晋冀鲁豫地域文化以及西方现代小说技巧的充分浸淫,无论是具有传奇特色的乡土小说,还是具有
文学的拟古之风肇兴于汉世,从汉代文士缘身世之感、“披文以入情”仿拟楚骚,到魏晋陆机、潘岳等名士对古诗、乐府、楚辞等作品的模拟,及至六朝拟风大盛,拟作在中国文学发展史
老舍和勒?克莱齐奥,一位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一位是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两位跨越时间、跨越地域的大作家之间却有着奇妙的缘分。老舍是勒?克莱齐奥本人最喜欢的中国
本文以社会语言学的语言接触理论和言语社区理论为指导,运用社会语言学抽样调查、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金华市城市二代移民的语言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主要对金华市城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