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范畴是语言中的基本范畴,方位词是汉语表达空间范畴的核心手段,方位词的研究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单音节方位词和双音节方位词的比较研究却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选取一组近义的单双音节方位词“里”、“里面(头、边)”作为研究对象,以语法化理论及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共时与历时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描写与解释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里”、“里面(头、边)”在共时平面的纠结与分工,在历时平面的演变、交替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论述了方位词的双音化效应。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章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第二章考察“里”类方位词的参照系统。从参照类别、参照物与目的物的空间关系、方位辖域、参照性质等几个方面来考察“里”、“里面(头、边)”的使用情况。第三章从共时平面考察“里”、“里面(头、边)”在句法、语义方面的纠结与分工。主要从构词能力、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与其他词组成方位短语的能力三个方面来考察。在构词能力、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方面“里”、“里面(头、边)”的分工比较明显。“里”、“里面(头、边)”的纠结主要体现在与NP组成方位短语时,这是本章的重点考察内容。“里”、“里面(头、边)”与NP组成方位短语时,在组配对象、表意功能及组合性质上都存在差异。考察表明,“里”、“里面(头、边)”与NP的组配存在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NP的空间属性、“里”、“里面(头、边)”的表意特点、NP与目的物的空间关系、句法因素、韵律因素、语体因素等。第四章是对“里”、“里面(头、边)”在不同语体中使用情况的定量考察。我们对600万字的语料进行了定量统计,统计数据显示,“里”、“里面(头、边)”在语体分布、单用能力、后置能力、与各类NP的组配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第五章考察方位词“里”及“里面(头、边)”的历时演变过程。定量考察了150万字的历时语料,对“里”从西汉到明清时期的句法功能的衰变,与“里”组配的词语类别及NP类别的变化,以及“里”的意义的虚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考证了双音节方位词“里面(头、边)”的产生时间,论述了“里面(头、边)”的产生原因,对“里面(头、边)”从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第六章论述了方位词的双音化效应。共时历时的考察表明:“里面(头、边)”的产生不仅使“里”类方位词在形式上有了单音节方位词和双音节方位词的分化,而且还在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称之为方位词的双音化效应。第七章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