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监测和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做电子结肠镜检查或行大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调查,根据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及息肉组(216例)。先行t或x2检验,再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大肠息肉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息肉组患者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分别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2;P<0.001);吸烟饮酒、以从事脑力为主的工作、不经常关注保健知识者,大肠息肉的发机率分别高于无烟酒嗜好、以从事体力为主的及经常关注保健知识者,且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2;P<0.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息肉组中经常吃早餐、喜食偏咸的食物、进食用时超过30分钟、两餐间隔时间(大于6小时或小于4小时)、夜间睡眠时间(大于8小时或小于5小时)所占的比例更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01;P<0.01;P<0.01;P<0.001;P<0.001);息肉组中患者猪肉每周的摄入频次、动物蛋白每周的摄入频次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2;P<0.001);而息肉组中患者奶类及制品每周的摄入频次、蛋类每周的摄入频次、蔬菜每周的摄入频次低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P<0.001;P<0.001);而淀粉每周的摄入频次、水果每周的摄入频次及日常情绪经常紧张在息肉组和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99;P=0.651;P=0.34)。采用logistic回归对数据分析后显示,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吸烟饮酒、每天或经常吃早餐、喜好吃油腻食物、两餐间隔时间(小于4h或大于6h)是大肠息肉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3.491,7.381,8.248,5.572,7.516;而经常关注保健知识是大肠息肉的保护因素,OR值为0.345;职业(以脑力为主),喜好偏咸的食物,进食用时超过30分钟,每周动物蛋白摄入频次,每周蛋类摄入频次,每周蔬菜摄入频次与大肠息肉的发生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大肠息肉的发生与饮食、吸烟饮酒及饮食习惯有关,而注重保健知识的应用则是大肠息肉的保护因素。体重指数、职业(以脑力为主),喜好偏咸的食物,进食用时超过30分钟,动物蛋白摄入频次,蛋类摄入频次,蔬菜摄入频次与大肠息肉的发生未见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