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棕榈碳纤维孔结构及其生成反应路径与性能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ghostb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揭示物理、化学活化处理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纤维孔结构演变规律及其生成反应路径,为制备高值、高性能活性植物碳纤维提供理论基础与数据,本论文以水蒸气和磷酸为活化剂,采用不同工艺方法与条件制备棕榈活性碳纤维(ACF)。在基于各项数据基础上,阐明棕榈纤维物化特性,考察活化工艺参数对ACF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分布影响规律,推定孔结构演变中涉及的理化结构及动态反应机理,最终探讨孔结构对ACF电化学、吸附性能的影响。本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棕榈纤维具有天然孔隙结构、丰富碳含量(48.07%)、高比例木质素含量(34.78%)、极低灰分含量(<1%),是制备活性碳纤维的理想天然原料。2.水蒸气活化制备棕榈活性碳纤维(SACF)为微、中孔复合孔结构,达到工业化高比面积活性碳纤维水平。随着活化温度升高,SACF’比表面积、孔容、中孔率及平均孔径均基本呈增大趋势。与传统“两步活化法”相比,“一步活化法”工艺更简、SACF比表面积更高。3.磷酸活化制备棕榈活性碳纤维(HACF)为微、中孔复合型孔结构,总比表面积低于SACF。影响HACF孔结构的因素按强度排序依次为活化温度、活化剂浓度、活化时间。高活化温度促进微孔的形成,延长活化时间促进中孔的形成,提高磷酸浓度则提升微孔比例。4.ACF孔结构生成反应路径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200℃)纤维细胞壁原始孔隙保持不变。第二阶段(200~400℃)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促进中孔进化。第三阶段(400~800℃)碳网聚合度增加导致微孔初次生成,分子结构二次重排使中孔增加。第四阶段(800℃,0-20 min),水蒸气拓宽孔径分布,H、O等脱离碳表面进入气相,导致大量新微孔、中孔形成。第五阶段(800℃,20-80 min)水蒸气持续作用不改变孔径分布,而是拓宽原有孔隙孔径,过高微中孔转化率会导致总比表面积下降。5.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5 A/g,电解液为1 mol/L硫酸中,SACF比电容达60-142 F/g。当电流密度升至10 A/g,比电容最大样品倍率达0.75。该样品在3A/g电流密度下经过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倍率高达0.96。6.亚甲基蓝吸附性能:SACF和HACF吸附值分别达177~1522 mg/g和91~135mg/g。水蒸气“一步活化法”制备SACF或在低磷酸浓度、低活化温度和短活化时间下制备HACF亚甲基蓝吸附能力更强。7.孔结构对性能影响:ACF高比表面积和大量微孔的存在是电极材料获取高比电容关键因素;ACF较高的中孔/微孔比率有助提高电极材料倍率性能。电化学性能与平均孔径、中孔孔容无直接关系。亚甲基蓝吸附性能主要与中孔有关,随中孔孔容的增加而提高。
其他文献
学术背景、学术师承、学术网络是考察学术谱系的三个维度。通过对9位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学者的访谈资料,考查他们对学术谱系及相关概念和问题的见解,探讨学术
改革开放为我国当代经济伦理问题研究和学科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回顾40年来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园中的主干和显学.经济
决策部署的价值在于落实,不落实必“落空”.当下,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势抓落实,热衷于落实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变通于落实环节难啃的“硬骨
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中医药大学站~伟业路站区间由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位于杭州市滨江区,中~伟区间隧道以29&#176;斜交上穿地铁4号线并下穿污水顶管,该上穿位置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