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短期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可能增加,因此针对这一特殊时期,将其定义为房颤消融后空白期,一些患者在空白期内复发房颤、房速等房性心律失常时,会出现房颤/房速终止后长间歇,称为空白期快慢综合征,但其预后和治疗策略目前尚无相关报道。目的:本文旨在观察阵发性房颤消融术后空白期快慢综合征发生率、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等。方法:观察2002年1月至2016年6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阵发性房颤消融术后患者,选取空白期出现快慢综合征30例患者(A组)。此外,随机选取同期入院接受房颤导管消融且空白期复发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但无长间歇的患者60例作为B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入院接受房颤导管消融且无空白期复发的阵发性房颤消融患者60例作为C组。统计这些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治疗、预后,比较三组之间消融前后HRV的差异等。结果:(1)2002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行房颤导管消融1619例,空白期出现快慢综合征30例(发生率1.9%)。(2)三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基线特征均无明显差异(P>0.05)。(3)在三组中,患者消融术后HRV各项参数较术前相比均降低,但A组中各HRV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B组中只有SDNN、SDANN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中,HRV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A组与B组射频消融术后HRV等比较,SDNN、SDANN等少部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射频消融术后HRV等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本次入选空白期快慢综合征患者30例,根据患者意愿,接受导管消融、起搏器植入、观察。平均随访36.9±23.9个月,A组12例患者(40%)进行了再次导管消融(8例为空白期内消融,4例为空白期后消融),其中10例患者无房颤或长间歇,2例患者再次术后仍有房颤发作,但无长间歇;A组3例患者(10%)空白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15例患者(50%)药物等治疗(随访期内12例患者无房颤等房性心律失常复发,3例患者虽仍有房颤复发,但无RR长间歇)。结论:(1)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空白期快慢综合征发生率为1.9%,可能与神经失衡、迷走神经活跃有关。(2)对于此类患者,大多数预后呈良性,病情呈可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