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治理是当代微观金融研究的核心问题,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密切相关。债务融资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必然会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从债务融资角度研究公司治理问题,不仅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理论具有深远意义,而且对于实践中企业利用债务融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绩效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本土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着眼点置于资本结构理论中关于债务融资的部分,特别是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效应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上,希望通过实证的方法,对其进行较为科学地描述,以反映中国上市公司在该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的方案。本文的实证研究将从债务规模、期限结构与类型结构三方面重点考察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效应的综合影响,以期全面真实的反映与揭示债务融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治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本文首先回顾与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并对债务融资发挥公司治理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梳理;然后在充分考虑国内外制度差异下的各国债务融资情况的基础之上,选取我国上市公司2009~2011年数据为样本构建静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我国债务的融资规模(用资产负债率衡量)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表现出负面效应。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规模对公司治理效应的负向影响更强烈。第二,不同期限的债务融资(本文按期限长短将负债划分为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第三,不同来源的债务融资(本文主要考虑银行借款与应付债券)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无论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银行借款都与公司治理效应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应付债券则与公司治理效应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债务融资的局部治理绩效在我国已有所体现,但总体治理绩效仍然较差。对此,本文从发展债券融资市场,完善各项法律法规、保护债权人权益,建立完善的商业信用体系和偿债保障机制,允许银行对企业进行战略性持股、完善主办银行制度等方面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