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致裂技术及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huangyi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碳致裂技术是一种利用气体相变原理致裂爆破的方法,具有致裂过程不产生火花,致裂威力可控,储存与运输安全和操作便捷等诸多优点。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对该项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改进,在不同矿区进行了大量现场试验,尝试探寻该技术在煤矿安全生产的不同领域中的应用,以便更好服务于矿井生产。本文首先对二氧化碳致裂技术、致裂原理、爆破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二氧化碳致裂的本质是通过高压气体和应力波的共同作用对煤(岩)体进行破坏,产生裂隙和位移。根据岩石力学和气体爆破等理论尝试运用数值模拟推算致裂过程中的裂隙发育情况及其影响范围,为现场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其次,系统地介绍二氧化碳致裂设备产品构造、功能、型号参数及灌装加注和爆破工艺流程,归纳总结了二氧化碳致裂技术特点以及在应用中注意事项。随后,对二氧化碳深孔预裂爆破在低透气性煤层增透和巷道快速掘进增透消突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低透气性煤层中采用爆破钻孔和抽采观察钻孔交叉布置的方法,预裂爆破后巷道煤壁和爆破孔内形成明显裂隙,对比致裂前后瓦斯抽采浓度及纯量提高效果明显。在煤巷掘进工作面采取条带式钻孔深孔预裂爆破和预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消突,实施后钻孔内瓦斯浓度提高2~3倍,爆破前掘进期间回风流瓦斯浓度为0.78%,爆破后经预抽瓦斯,掘进期间回风流瓦斯浓度为0.28%,掘进预抽期缩短一半以上。在矿井煤(岩)体松动与破碎应用中,包括落煤、处理底鼓、过工作面断层、大块矸石处理等领域,自由面状况、煤(岩)体硬度和节理发育程度、钻孔参数、地质条件等因素对应用效果影响较大。在落煤生产中,单孔爆破落煤1.5t~3t,块煤率在80%左右,垮落煤块在1m~3m范围内;岩石松动和破碎中,自由面状况较差时,可适当调整钻孔参数营造自由面,为岩体松动位移提供空间。钻孔布置孔间距在0.8m~2.5m,钻孔角度30°~60°,更易于破碎和裂隙延伸。
其他文献
乡镇在我国发挥着“上连国家、下接社会”的特殊作用,以往研究忽视了乡镇领导人理性选择作用的发挥。以广东一个乡镇个案为背景,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把乡镇行政的逻辑和乡镇领导
通过单扫描指示波极谱法、循环伏安法、溶出伏安法及化学制备研究了在乙酸缓冲介质中铀及铜铁灵的极谱性能。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论吸附在电极表面的是UO_2(Cupf)_2螯合分子
为了研究塔式锅炉掺烧神华煤的适应性,采用预混和分磨2种掺烧方式,不断提高神华煤掺烧比例,评估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神华煤掺烧比例的升高,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产业所消耗的能源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车用内燃机余热能回收技术,是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