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社会转型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其中如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更是关乎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关键环节,对全面建成农村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现阶段中国农民收入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收入相对水平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等三个方面。农民收入增长困难,持续增收缺乏保障,在微观层面上,会导致农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受到影响,降低农民再生产积极性以及相关人力资本投资,农民自身难以实现个人素质的持续提高与发展;而在宏观层面上,影响攻克农村“空心化”积弊,阻碍以农民为中心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从而阻滞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乃至妨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因此,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突破农民增收缓慢困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国内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制度、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建议,包括人力资本投资、农民组织化、财政支农、农业技术进步与机械化等。这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其人力资本投资被视为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如何在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中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且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增收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文献还较为有限,其研究中多是将对方作为支撑论点之一,没有进行系统而详尽的论述,更没有在一定的理论指导框架下进行研究。由此,本文尝试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增收的影响,认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非常重要,能通过内在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根据这一主旨,本文提出以下论题,即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究竟是如何影响农民增收、甚至是持续增收?其主要机制是什么?在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背景之下如何实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持续增收的影响”这一主线,进行展开分析。首先,本文要对国家现阶段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积累现状、农民收入演变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描画,以期为研究主题获得现实资料的支持。其次,本文要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展开机制分析,回答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究竟是如何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然后通过实证方法进行检验。最后,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使问题得到解决。按照上述研究思路,本文共六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包括0、1章;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包括2、3、4章;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包括5章。基本内容概述如下:0章是导论。本章从研究背景和提出问题出发,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基本论文要素,并通过文献综述,构架出全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以及为此需要的研究方法,为后文的研究过程做好铺垫。1章是理论梳理及其分析框架。本章对论文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并对人力资本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以及分工理论等基础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文献学习,构建了全文的分析框架,提炼出了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与培育的理论内涵、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增收通过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的互动机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农民持续增收影响的内在关联和理论逻辑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农民持续增收影响的定量关系等全文主线要点。2章是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实况描述。本章说明了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进程决定了传统农民必须向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转变,这不仅有来自体制、市场与技术方面的因素影响,还包括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但不够成熟。其人力资本投资仍存在投资效率低下、收益不足、极不平衡等问题,各投资主体职能不够完备,无法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还需得到进一步的调整。此外,本章还比较了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国家的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发现增加对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因此解决我国农民收入问题,应合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3章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持续增收影响机制分析。本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在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中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与培育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扩大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有着深远意义。特别将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从耦合机制和长效机制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释,在耦合机制方面,人力资本投资能够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民增收的主体动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路径。而同时,农民实现增收,农民才会继续加深职业化程度,积极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也只有农民增收,才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进行准确而全面的评价。在长效机制方面,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直接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变化,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可能;其投资结果主要表现为农民综合素质提高,使农民劳动能力、管理能力、投资能力得到提升,影响农民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构成变化,从而使得农民收入结构得到调整,农民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强,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得以确立;此外,还能通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带动就业,影响农民赋权、减负与投资过程,促使政府加大支农惠政策力度等,影响农民劳动经营份额、工资收入份额、财产受益份额、转移支付收入份额的变动,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结构的调整,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不竭动力。4章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持续增收的实证分析。本章将在理论指引下,通过有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相关文献学习的基础上,构建修正误差模型和向量自回归模型,以此定量分析研究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从中发现,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确存在稳定且显著的长期关系,在更长的时期中,这种互动关系会更加稳定。5章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将在前文分析基础之上,概括了本文的研究结论,认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至关重要,能够对农民增收、乃至持续增收产生重要促进作用。由此,提出首先应精准选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促进培育积极性;其次应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的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效率;再次应加强政府政策供给,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完善的培育体系;最后应健全农民收入增长机制,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不竭动力。可以看出,本文存在以下创新点:(1)本文基于改造传统农业等理论逻辑,探讨新时期乡村振兴中的微观主体即农户转型问题,能体现出一定的现实问题导向与学术前沿性。同时,聚焦于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民持续增收影响的探讨,又有一定的聚焦性。(2)本文从体制、市场与技术三个维度探讨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的制度与技术基础,揭示出职业农民作为中国特色农业发展中的市场主体、产业主体与技术主体的经济属性,在农业市场化与现代化的背景框架下,更科学地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对职业农民增收的影响。(3)本文从三大体系中探讨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的增收传导过程,即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多个分层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到经济能力提升,到增收的传导载体,保证了研究的结构性和系统性。(4)本文从耦合机制与长效机制两个层面,研究投资、赋能与增收的传导机理,以及增收影响的水平、方式、结构,保证了研究的系统性与缜密性。鉴于本文作者水平有限,对相关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相关资料的收集或有遗漏,并受限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时间跨度较短,本文研究还有继续深入和改进的可能。同时,考虑到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的动态变化,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的推进,其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内涵将越来越丰富,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