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地热再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在我国已有十几年的使用历史,已成为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最常用的养护技术之一。但由于施工设备、施工单位、路况等的不同,就地热再生养护工程的质量也不一致,其实际养护效果的系统评价和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一直匮乏。本文依托江苏省已完成的近1400km的就地热再生养护工程,针对养护后路面使用性能、使用寿命以及能耗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与常规的铣刨重铺养护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本文改进了现有就地热再生工程养护路段的划分决策方法。首先,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现存就地热再生和铣刨重铺养护路段进行了大规模现场实际调研和路面使用性能检测数据的收集与汇总,分析了养护后路面使用性能的改善效果及其长期发展规律,调查结果表明,就地热再生技术对于路面车辙、平整度和抗滑性能的恢复和改善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而就地热再生技术对原路面裂缝的抑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路面的性能和交通量。调查中发现,现有就地热再生养护工程中,养护路段的选取主要依据经验,缺乏客观性。本文类比电网的“削峰填谷”理论提出了划分养护路段的削峰算法,并依据就地热再生技术特点加以改进。通过平均车辙深度、车辙维修有效性指数和路段连续性三大评价指标得出,改进的削峰法大幅度提高了就地热再生养护路段的车辙养护针对性,节约了近1/4的养护成本,是较为科学合理的养护路段划分方法。再次,本文建立了基于就地热再生养护历史的养护工程预期寿命的自收敛预测模型,实际工程数据的计算结果表明,就地热再生技术的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11年;单层铣刨重铺技术预期寿命可达10~13年,双层铣刨重铺的接近20年,但考虑上下面层厚度可知单层铣刨重铺的性价比优于双层铣刨重铺。本文采用基于熵权法的养护技术评价模型的年养护单价指标,综合考虑养护路段使用寿命和养护成本,对比分析发现就地热再生的年养护单价不及铣刨重铺技术的70%,性价比更高,因此值得大规模推广应用。最后,本文对就地热再生和铣刨重铺技术的碳排放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养护能耗只有铣刨重铺技术的60%,并且主要来源于其加热、铣刨、复拌一体化设备,因此为该技术节能减排的改进指明了方向。并对江苏省17家路桥单位发放并回收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对就地热再生技术的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