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现代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概念与世界同步,中国各地中学的校园环境日益受到重视。良好的中学校园环境不仅对学生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同时能给学校的生物、地理等课程的教学带来帮助。校园绿地地形是构成中学校园景观的基础,特色植物是充分体现校园特色的标志。本研究以生物多样性理论作指导,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目的,以满足中学生对生物和地理科学知识普及需求为重点,对长沙市校园绿地地形和特色植物景观设计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总结了前人在中学校园绿地地形和特色植物景观的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目前中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的最新动态,为本论文完成提供理论指导。对长沙市及周边等地区共10所中学的校园绿地景观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校园的地形普遍单一,以平地为主,缺乏变化;(2)基调植物以香樟为主,存在主景植物景观不突出现象;(3)植物种类较少,群落层次单一。二、基于中学生物和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对室外生态环境的要求,运用地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出了中学校园绿地地形设计的模式。主要包括:(1)假山附壁式;(2)假山瀑布式;(3)山间溪流式;(4)绵延起伏式;(5)山地跌落式;(6)池塘汇水式。三、根据中学校园和学校师生的需求,运用地形的基本功能,提出了中学校园特色植物景观营造的理论与方法,植物种类可以选用:梅花、樱花、杜鹃、茶花、桂花、紫薇、紫玉兰等开花繁茂的植物,并且以树林、树丛、花境等成丛成片的栽培方式进行植物配置,形成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创造环境育人的校园特色景观。四、以湖南省湘乡市第二中学为例,将中学校园特色地形设计的模式和特色植物景观设计模式的研究结果应用于校园内。将校园分为不同区域进行区别分析和设计,以满足生物教学课程的客观要求,为中学生物与地理课程的室外教学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和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