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挥全国人民抗战的大本营,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战时期,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支持抗战,党领导边区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农业互助合作,取得了光辉业绩,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我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边区的农业互助合作,总结其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首先探讨边区农业互助合作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结合史实,考察了边区进行互助合作的自然条件、生产力状况、现实基础,并分析其兴起的客观条件。其次,党和边区政府高瞻远瞩,号召群众组织起来发展农业生产,并将马克思主义合作理论同边区旧有的互助合作结合起来,采取和实施了适合边区发展互助合作的方针和措施。当时,很多领导干部都以身作则参加劳动,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热情,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在党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边区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各项建设取得可喜成绩,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本文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互助合作实践作了总体评价:它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全面推进了边区的农村建设。总结历史,我们认识到,“组织起来”仍旧是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照顾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