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c-Fe中溶质原子与位错相互作用的计算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dkja51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金属材料特别是铁基金属材料在现代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一般的金属材料而言,其韧性与强度与硬度存在倒置关系。为了突破这种倒置关系,探寻综合力学性能更优的金属材料,对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机理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以探究bcc-Fe的固溶强化规律为目的,借助第一性原理与分子动力学方法开展了bcc-Fe溶质原子与位错相互作用的计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溶质原子B、C、N、O的位置处在bcc-Fe的八面体间隙位置比四面体间隙位置的结构更加稳定,并且当溶质原子在bcc-Fe中从一个八面体间隙位置迁移到与之相邻的另一个八面体间隙位置时,是以处在这两个相邻的八面体间隙位置中间的四面体间隙位置为过渡迁移的;(2)当溶质原子C、O与bcc-Fe形成间隙固溶体时,溶质原子浓度越高,结构体系的屈服点越高,材料越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溶质原子浓度相同时,应变速率越大,结构体系的屈服点越高,材料越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3)当位错在有溶质原子的滑移面运动时,位错与溶质原子之间的距离在5?的范围内时,二者之间会产生相互吸引的作用;位错线在滑移面运动到与溶质原子相遇后,溶质原子会对位错产生钉扎效应,对位错的滑移产生一定的阻碍,使得结构体系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提高了bcc-Fe的强度与硬度。通过该计算研究,我们探明了溶质原子在bcc-Fe基体中的结构及其稳定性,溶质原子类型与间隙位置对溶质原子与位错相互作用能的影响,以及溶质原子与位错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该研究结果对bcc-Fe固溶强化规律的微观理论研究,以及提高铁基金属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我国各大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都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与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之间的严重失衡。在交通基础设施供给的提升愈发受到限制的条件下
目的1、建立同时测定何首乌中多酚类、二苯乙烯苷类和蒽醌类等多组分的HPLC方法,优化提取工艺,评价不同产地的何首乌质量,构建其指纹图谱,为何首乌质量标准的制定或修订提供
近年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纺织等企业产生的有机印染废水引发的环境问题愈发严重,有机废水亟待治理。吸附法因具有经济高效、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和适用性广等优点,在治理有
零件的疲劳破坏是机械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尤其在采掘运装备的设计使用过程中,更应该得到工程技术人员重视。疲劳破坏的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并不能够用传统的静力学强
电力变压器(Power Transformer)是电力系统的重要主设备,它承担着电压变换和传输等工作,因此,它的可靠性运行与电力系统的稳定息息相关。任何变压器内部故障都可能造成一定范
针对三叠系含煤地层煤与油页岩复合顶板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异常涌出问题,本文基于贯屯煤矿50212和50109综采工作面开采地质情况,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物理相似模拟、数
针对现有MMC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在超高电平MMC系统仿真中存在的仿真速度慢、通用性有限、子模块仿真精度低等问题,本文希望通过相关研究后,提出适合于超大规模MMC换流器的高效
功能对等是两种语言文本之间的一种关系,而不是两种语言本身之间的关系。本论文旨在研究功能对等理论在《遇见未知的自己》翻译中的应用。本论文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本着动态
信号跨膜传导是指外界信号作用于细胞膜表面,通过引起膜受体蛋白分子的构型变化,以新的信号传到膜内,再引发细胞相应功能改变的过程。仿生构建信号跨膜传导体系将在化学生物传感、药物可控输送和细胞信息传导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DNA由于具有序列可控杂交、便于程序化设计、智能可控响应、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是生物膜器件仿生构建的优良载体。基于此,本论文基于DNA核酸适配体和G-四聚体的优良特性,设计了生物小分子
目的对在我院行回盲部间置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患者进行远期随访观察,对回盲部间置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在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远期疗效和抗反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