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bX及孢子形成相关蛋白基因在海带配子体发育中的差异表达

来源 :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deqi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是我国海水养殖业中重要的经济海藻,生活史中存在着明显的大型孢子体和微型配子体的世代交替。在相同的条件下,雄配子体可育率较雌配子体高,且雄配子体产生配子囊较雌配子体早3-5 d,表明雌、雄配子体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某些基因的差异表达或特异基因表达。本研究从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分离出发,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遗传背景。 分别根据本实验室消减文库中筛选出的、且为雄性差异表达的18与b9克隆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gene-specific primers,GSP),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进行PCR扩增,共获得两条cDNA全长。其中,一条长2 087 bp,开放阅读框1275 bp,5非翻译区118 bp,3非翻译区694 bp,编码一个含有424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而且具有明显的polyA尾巴;预测蛋白分子量46.98 kD,等电点5.36。蛋白氨基端的前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信号肽酶切位点在19 Ala与20 Phe之间。酶切后的成熟蛋白分子量为45.26 kD,等电点为5.28;蛋白同源搜索显示,与蓝隐藻(Guillardia theta)、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Porphyrapurpurea、Galdieria sulphuraria 等藻类CbbX同源性分别为66%、58%、56%、51%,命名该基因为cbbX(GenBank登录号:EF490312)。CbbX蛋白高级结构预测,有四个明显的α-螺旋和五个平行的β-折叠片。基于不同物种12个CbbX同源蛋白序列构建了Neighbor-joining的分子进化树,蓝隐藻核形体编码的CbbX蛋白与质体编码的位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上,海带CbbX与蓝隐藻核形体编码的亲缘关系较近。CbbX蛋白有保守的AAAATPase结构域及相应的ATP结合位点。另一条cDNA全长831 bp,开放阅读框450 bp,5非翻译区182 bp,3非翻译区199 bp,具有明显的polyA尾巴;编码一个含有149个氨基酸的蛋白,推测其分子量为17.2 kD,等电点理论值为10.46;经蛋白同源分析,与点形念珠藻(Nostoc punctiforme)孢子形成相关蛋白具有30%的相似性,暂对该基因拟名为孢子形成相关蛋白基因(sporulation- related-protein gene,srp)(GenBank登录号:EF490313)。 分别根据孢子形成相关蛋白基因srp和cbbX基因cDNA全长序列设计引物,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它们在海带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上述两基因在雌配子体中优先表达,且具有阶段特异性;cbbX基因有助于RuBisCo表达,推测其与海带配子释放相关。另外,成功构建了孢子形成相关蛋白基因srp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蛋白表达及功能鉴定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199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由卫星高度计资料导出的地转流异常场数据,用几何方法探测识别并追踪了北太平洋的中尺度涡,共找到气旋涡20373个,反气旋涡18875个,同时也得到了
以坛紫菜为试材,在不同浓度抗生素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对配子体重量、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生理测定,研究了4种抗生素对其配子体的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致死浓
大菱鲆是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引进的名贵海水养殖鱼类,养殖规模较大。在苗种生产过程中常出现大规模的白化现象,白化大菱鲆商品价值大大降低。鲆鲽鱼类白化的分子机制一直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