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比较血清CA125(cancer antigen 125,癌抗原125)、HE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人附睾蛋白4)及血脂检测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不同病理特点、不同期别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同时分析CA125、HE4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及健康妇女之间的差异。探讨上述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寻找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方法及术前判断子宫内膜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有效方法。方法:统计2013年7月-2016年6月就诊于我院肿瘤妇科经术前诊刮或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263例患者。排除标准:1.术前接受过放疗或新辅助化疗的患者。2.术前服用降血脂药物的患者。3.有其他恶性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病史:如乳腺癌,甲状腺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排除后,共21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年龄最大者81岁,最小者32岁,平均年龄53岁。根据2009年FIGO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Ⅰ期:174例(82.1%);Ⅰ期以上:38例(17.9%)(其中:Ⅱ期:12例;Ⅲ期:23例;Ⅳ期:3例)。病理类型:Ⅰ型(子宫内膜样腺癌):183例;Ⅱ型(特殊病理类型):29例。纳入研究的病人入院后常规检测CA125和血脂,部分病人同时检测HE4。治疗方式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手术方式:108例行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50.9%),76例行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35.8%),10例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4.7%),18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8.5%)。共86例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其中71例淋巴结阴性,15例淋巴结阳性。阳性率为17.4%。结果:1.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CA125水平高于健康妇女组,P<0.05,而且,期别越晚,CA125水平越高,而早期(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CA125水平与健康妇女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在肌层浸润深度不同及不同的病理类型之间,CA125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淋巴结阴性与阳性组之间,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子宫内膜癌患者HE4水平高于健康妇女组,期别越晚,HE4水平越高,P<0.05,而且早期(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HE4水平与健康妇女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在肌层浸润深度不同及淋巴结转移与否之间对比,HE4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血脂分析在不同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以及肌层浸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CA12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鉴别以及分期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而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以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方面价值有限。2.HE4不仅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深度及分期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而且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断以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方面价值高于CA125,其在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差异却不明显。3.TC(total cholesterol,总胆固醇)、TG(triglyceride,甘油三酯)、HD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高密度脂蛋白)、LDL(low density lipoprotein,低密度脂蛋白)在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具体差异形成的机制及意义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