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过程中,随着人力资本、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的不断制约,原有的以劳动型为主的传统经济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已逐渐难以适应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规模与速度。面对日益凸显的产业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企业创新成为能够推进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企业进行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研发成本,必须有稳定的资金供应作为支持,即企业需要有能够从资本市场及货币市场获取资金的能力。而货币政策作为通过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来作用于市场利率,进一步作用于社会总需求的经济政策方针,与一国的金融结构及货币、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又是密切相关的。那么企业创新的投入产出会不会随着我国货币政策的不断变化而变化?企业之间的异质性会不会对货币政策作用于企业创新的程度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究竟是通过哪种传导机制作用于企业创新?企业创新中介变量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即基于货币政策的视角,以2003—2015年的上市公司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宏观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传导机制及作用效果,打破以往宏微观结合研究中的“黑箱”部分,从企业创新的资金链、企业创新的动机及对企业创新的抑制效应三方面来探讨货币政策作用于企业创新的路径,之后根据企业异质性将样本按照规模与所有制进行分组检验,并进一步设计一些调节变量来考察货币政策作用于企业创新的效果。实证结果表明,(1)宽松货币政策的执行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推进作用,且在国有企业与大规模企业中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2)该推进作用主要通过缓解上市公司外部融资约束及增强企业创新动机而实现(3)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推进作用会随着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及政府补贴的增强而增强。本文的结论对企业增强自主创新及政府合理制定政策等方面有一定的启示,认为政府在关注企业创新的同时,不应忽略企业的异质性,应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及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完善政府补贴机制,使补贴能够最大效应发挥对创新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