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德威是目前北美汉学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知名学者之一,他的研究涉及文学批评、华文文学、文学史书写等多个方向,而中国文学现代性是他关切的一个重点问题,且在大陆学界引起了众多关注和反响。王德威对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研究可用“探源掘流”来概括,其中贯穿着反思现代性的后现代视野。一方面他致力于发掘被五四主流叙事话语所压抑的晚清现代性,把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源头推进至晚清时期。他以晚清狎邪等四大类小说为考察对象,借用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方法,从内容与形式两个层面着手,通过与五四的内在张力来探究晚清文学中“求新求变”的现代表现,致力于消解五四现代性的中心典范和价值权威。他以五四写实主义手法为参照点,考察晚清“谑仿”再现技巧赋予作家形式追求的自由创新空间;在内容层面,王德威转向四大类小说对“欲望、正义、价值及知识”四种现代话语的辩证思考,以对照现代文学传统中四种现代话语统一于“感时忧国”情怀的现象。在整个解构、建构到巩固的过程中,王德威的研究存在忽略现代性发生的必要条件、对“现代性”缺少必要阐释等局限性。虽然存在诸多漏缺,但是王德威对晚清现代性的探索仍旧影响了大陆学界某些方面的研究,例如冲击传统文学史秩序、令大陆学界重审晚清文学、使通俗文学受到更多关注等。另一方面他发明了探究现代性的全新界面——“抒情”,试图跳出启蒙与革命的传统视野,发现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更多面向。王德威会提出用“抒情”来探究现代性,其中主要有三点原因:学术研究的自我反思、现代性与怪兽性的思考以及受西方学者用“抒情”来反思现代性的启发。为了确立以抒情介入现代性的合理性,王德威扩充了“抒情”的定义,以强调现代语境下抒情的多向性;他辩证抒情与史诗的关系,以确定抒情在史诗时代的存在;另外他把抒情自我与世变的互动,确定为中国现代主体建构的重要方式。在王德威对具体个案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抒情现代性”实则指向对现代性的反抗与疏离,反映了他本人后现代主义的价值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