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陀前期散文的精神世界与艺术追求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陀散文至今缺乏系统的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或局限在对其“京派”散文特征的论述,或集中在其散文的乡土主题,从而遮蔽了师陀散文丰厚的精神内蕴与独特的艺术特征,使得其散文未能获得准确认识与客观评价。  只要深入细致地研读师陀散文,便会发现,最能代表师陀散文的艺术成就的是其前期散文(1931—1947)。其前期散文中所呈现的精神世界已不能简单地将之涵盖于“京派”或者乡土派散文之中,而是呈现出极其丰厚复杂的精神意蕴与独特的艺术追求。且不论其经由那些表现“梦幻之城”的追寻与失落、千古文人“侠客梦”的期待与破灭、知识者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悲剧的散文,对知识分子精神理想之虚幻性及其性格之脆弱性的批驳与反思;也不论其从战争荒原中的生命众相见出人性、生命、道德伦理的失落以及对于自我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沉思冥想,单就历来为学术界所津津乐道的,师陀那些具有所谓“京派”或者乡土派特征的散文而言,也已与其他同类作家散文有着根本的区别。其最本质的区别即在于师陀散文往往在诗意的描绘中渗透着智性的穿越,在显层文本的牧歌情调背后,却蕴涵着强烈的反思意味与批判精神,具有许多“京派”散文和“写实派”散文难以涵盖的的精神旨趣。在散文体式上,师陀散文那种强烈的小说化倾向、沉思语调,对于反讽的巧妙运用所形成的冷叙述与“佯喜实悲”的审美效果,用断点叙述与叙述方式的频繁转换所形成的独特而繁复的深层结构等等,均可见出师陀在散文创作上的精心营构与独特探索,使之具有了迥异于其他散文作家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然而,作为一个在鲁迅等先辈所开创的“五四”散文思想艺术传统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作家,师陀前期散文既是对“五四”散文传统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散文传统的创化。“五四”散文的确给师陀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艺术经验,但同时也给师陀的散文创作以沉重的压力,形成所谓“影响的焦虑”。然而,师陀叛逆的个性、强烈的生命体验及独特的艺术追求,使得他在继承前辈(以及同辈)作家散文的思想艺术经验的同时,在影响的焦虑与寻求自我的独特个性的深刻矛盾中,最终实现了散文观念和艺术表现的巨大超越,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立自觉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形式。尤其是其散文的成熟期,形成了一种带有浓重反思意味的散文体式,并形成与这种“反思”精神相适应的思辩性、纪实性与抒情性相融合的艺术表现方式。  本文除引言与结语外分为六章:  第一章从“梦幻之城”的追寻与失落、“侠客梦”的期待与破灭、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悲剧三个方面论述了师陀前期散文所表现的精神意蕴。在这些散文中,师陀表现了对于北京作为“启蒙之光的源泉”的“理想之城”的失落的深入反思与深刻批判,对北京人以“幽闲”为主题的生活方式所代表的城市惰性的弃置与拒绝;那些记叙“侠客梦”的期待与破灭的散文则折射出知识者的传统文化情怀和知识者理想的虚幻性及性格的脆弱性;而那些描写三四十年代小知识分子精神空间不断被排挤,以至连赖以坚守自我操守的载体——日常生活都无法维持的双重悲剧的散文,则质疑与反思知识分子精神主体性,在其中寄予了为知识分子寻找生存悲剧的出口的精神企图。  第二章着重论述师陀前期乡土散文所呈现的对精神家园的寻求与失落,以及其中所彰显的现实批判与文化反思等多重精神指向。其前期乡土散文不仅将对童真和童趣的执意追寻,对诗意家园和“在家”感的寻找,寄予在其对家乡故土及人物的追忆中,构成其乡土散文精神意蕴上的诗意指向和文化内涵,而且又在伤悼与反思乡土人物童真失落的同时,冷静审视与反思乡土生活所代表的传统生产方式的文化意义与历史命运。  第三章分析了师陀那些呈现战争荒原中人们的日常生存困境以及灵魂的游离状态的散文,表现出对战争中的人性与生命的形而上思考,以回顾的姿态重新审视与追问本真的生命,揭示人性、爱、死亡与生命的有限性,批判人性的狭隘、生命与历史的虚无。  第四章和第五章则集中论述师陀散文形式所表现出的小说化、絮语化特点,以及反讽,叙述节奏的有意断裂与叙述方式的不断转换等叙事手法的运用,并从中探寻这些形式特征的独特意义。  第六章则尝试梳理师陀前期散文与鲁迅等人所开创的“五四”散文传统之渊源关系,尤其关注师陀叛逆独立的个性气质和独立的散文观念在其散文创作的投射,并且从“黑夜意识与存在之思”的维度阐述了师陀前期的某些散文(诗)对鲁迅散文(诗)的精神传承与创化,以及其对于前辈和同辈在散文主题与形式的反思与突围。
其他文献
由于政治文化和审美心理的张力作用,文体矫正,即对政治修辞的审美矫正,在三十年代是一个突出的现象,并且是推动新文体诞生和审美范式演进的重要原因。从对三十年代文学论争、文学
国学研究,千百年来,无数哲人耕耘于该领域,取得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尤其是清代以来,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正如刘跃进先生发出慨叹:“乾嘉学派,无以超越。”当前,国学研究需要寻求现代化
秋裤太紧身 反而不保暖  很多女士会觉得太厚的秋裤“不够美观”,会选择一个“折中”的方法:如果穿裤装就选择紧身秋裤,这样既显身材又保暖;如果穿裙子可以选择市面上那种防治静脉曲张的连体袜,不仅保暖连腿看起来都能瘦一圈,可谓一举两得。  不过这种“小聪明”的做法在皮肤科医生眼中就不怎么靠谱了。秋裤太过紧身,会带来不少问题。因为紧身秋裤可能增加局部温度,如果再不透气,那么很容易增加妇科感染的风险,而如果
普列姆昌德是印度现代著名作家,由于在小说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印度被誉为“小说之王”。他的创作对印度近现代文学影响深远。在普列姆昌德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占有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