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了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为研究区域,以该区域发生的汶川、玉树、芦山、康定四个地震为研究对象,采用了2000年至2018年四川地区及邻近地区所发生的余震精定位的结果,通过库仑破裂应力准则以及地震应力触发理论(包括静态应力触发和粘弹性应力触发)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首先确定四个主要地震所要采用的可变滑动震源模型,基于静态应力触发,分别对四个地震震后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空间分布、应力变化分布对余震事件分布的影响以及发震断裂对研究区域其他断裂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同时从研究各地震事件所采用的所有震源破裂模型中筛选出计算结果相对较好的模型进行汇总,基于筛选过后的模型,考虑粘弹性松弛效应的相关原理对整个研究区域近10年的应力场的时空演化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主要结论1、汶川地震产生的(35)CFS范围影响极广,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北两端形成了两个极强的应力增加区,而在靠近断层的东西两侧为两个应力减小区,从余震的分布情况来看体现了较好的相关性;从各断裂所受影响来看,东昆仑断裂带及舟曲断裂带所受影响较为明显,较为强烈的加载作用可能会导致该断裂上后续地震事件的加速孕育及发生。2、玉树地震产生的应力正负变化空间分布大体呈中心对称,大部分余震分布于应力增加区;从断裂角度来看,玉树地震在西部区域的影响较为明显,包括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及德钦断裂带等,表现为应力卸载作用。3、虽然与汶川地震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是独立的地震事件且震后产生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分布也存在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正负相间分布;受其影响的主要是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其周围邻近的断裂带。4、康定地震主要的特点是一次双震事件,先后两次发生的地震从应力分布的结果来看也有所不同,但是从对余震的触发效果来看,占主导地位的是先发生的Ms6.3级地震;由于震级和地理位置等的原因,受影响的断裂主要是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及附近区域。5、结合粘弹性松弛条件,可以得出近十年以来,研究区域东部的应力状态主要由汶川地震来控制,其间在研究区域西部发生的玉树地震产生的应力场的演化状况不足以对东部的应力状态产生影响;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发生时间相隔大概五年,而芦山地震也刚好处于研究区域东部的应力增加区,说明了粘弹性松弛条件下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具有触发作用;芦山地震后续的应力演化状态以及康定地震的发生使得南部区域的应力状态进一步发生改变,受影响较大的为鲜水河断裂带,不排除该区域发生后续大地震的可能性。6、对于整体研究区域的地震活动性,经ETAS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的地震序列的拟合情况较为理想,特别是得出的参数α值均比一般构造地震活动值偏小,说明研究区域的地震活动受几个主要地震的影响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