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在城乡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出发,首先引证国内外劳动力转移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并分析了制度创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重要性。在这一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和事实,对重庆市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重点对影响重庆市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因素进行实证论证以及对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有利于重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制度创新进行探讨。最后针对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总论。我们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现实背景、理论意义,以及在研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第二章、理论借鉴及概念框架。本章主要引用了国内外一些主要的劳动力转移理论,像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拉尼斯—费景的“三阶段农业劳动力转移模型”、乔根森的“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决定因素”、托达罗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预期收益理论”、最新的劳动力流动的“推—拉”理论;还介绍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城乡统筹的内涵、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概念进行了界定;与时同时还阐述了农村劳动力有序与城乡统筹的关系,为本论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历史回顾。纵观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大至可以分为六个不同时期,它们分别是良性转移时期、起伏转移时期、凝固转移时期、快速转移时期、停滞转移时期、高速转移时期,这些时期由于所处的内外条件不同,出现不同的特点。第四章、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本章首先对重庆农村劳动力剩余数量进行预测,其次对劳动力的现状及剩余进行分析,同时对劳动力转移模式进行探讨,最后总结出重庆农村劳动力出现的新特点,表现在自发转移为主、转移就业非农化、文化中青年占主体、转移稳定性增强及出现“智力回流”等特点。第五章、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该章节是本论文分析的重要内容,首先概括地介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本章节总结出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即:政府调控的欠缺、劳资双方权利的失衡、制度的缺失等。第六章、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分析。机理分析主要包括诱因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前者认为市场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较高的预期收益是形成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重要内容;后者讨论的主要有:城乡收入差距、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农户家庭拥有的农业资源禀赋、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状况。通过论证,我们得出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因素的排序。第七章、重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制度创新。本章主要从制度方面对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进行了讨论,内容包括:就业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农村社保制度改革以及土地制度改革四个方面。第八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通过以上一至七章的系统的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建设性地提出在城乡统筹的大环境下,促进重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对策建议。2.主要研究成果①对一些的重要概念,如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城乡统筹等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意义、作用以及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②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及实地调查获得的资料信息,进一步明确了目前重庆市农村劳动力状况以及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和特点。提出了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③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论证了影响重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决定因素。综合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方法,对重庆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进行分析。④提出了在城乡统筹的大环境下,促进重庆市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制度创新和对策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