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追寻与精神超越——韩少功创作论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hiwang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坛,韩少功被誉为当代文学的“领军人物”和“当代值得期待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可以明显地分为三个时期,即回顾“文革”反映社会现实的“反思”时期、透过传统找寻文化之根的“寻根”时期以及面对世俗坚守精神家园的“圣战”时期。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无论是反思“文革”表现政治高压对人的压制,穿越传统找寻振兴文化之路,还是经受世俗冲击进行精神“圣战”,韩少功的创作都始终贯穿着一个批判性的文学超越的声音,他的作品表现出深刻的思想性,显示出一个作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韩少功的文学创作分三个时期进行考察,全面分析其三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不同表征,并通过整体考察梳理出韩少功创作的思想流变脉络,揭示出他一以贯之的精神立场和批判态度。 第一章分析韩少功“反思”时期的文学创作。这一时期,其作品旨在表现韩少功对专制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的反思,同时彰显作者发掘出的政治高压下不屈的人性之美。 第二章分析韩少功“寻根”时期的文学创作。重点探析处于“寻根”中的韩少功对理想的文化形态的寻找,展示其对传统文化中丑陋面的批判和对“马桥世界”的理性分析和精神启示。 第三章分析韩少功第三阶段的创作,即“欲望化”时代的文学创作。揭示韩少功对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精神迷失状态的批判、对乡村文明世界的建构及对美好人性的张扬等创作表征,并由此分析韩少功创作的文学意义。
其他文献
文化输出是与文化拿来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以一种自觉主动的态度宣传自己的思想与文化,以使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研究林语堂的文化输出工作对于考察20世纪中西文化的交流乃至
“文革”结束后,与国内文坛同步,内蒙古文坛迎来反思小说创作潮流,众多作家参与其中,并涌现出了大量优秀之作。本文将内蒙古汉语反思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从小说的主题构成、人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近代旅外游记,主要包括从1861年到1927年间中国人旅欧、旅美、旅俄、旅日的游记。本文认为中国近代旅外游记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
学位
摘 要:针对目前课堂上出现“华而不实,注重形式,轻视文本”的教风,提出注重语文课堂“语言文字训练”,注重语文教学中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训练中追求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更新,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學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整合;张扬个性;更新;语文素养  一、语文课堂现状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材更完善,更能体现新时代的一些新观念,更能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随
本文对兼书说的集大成著作,即王筠《说文释例》(以下简称《释例》)中的兼书说进行分析研究。笔者参考古文字资料,对《释例》中相关字例逐个考释,重新得出每个字的六书归类,从而证
针对l台采用多次引射分级燃烧技术新建的350MW超临界W火焰炉,采用数值计算研究了拱部二次风率与墙部三次风率(R2/R3)比分别为15%/43.89%、25%/33.89%、28.35%/30.54%及35%/23.89%时对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