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P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限制研究——以“避风港”原则及其适用为中心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veadv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SP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由网络服务提供者(ISP)所承担的因网络内容提供者(ICP)的著作权直接侵权而衍生的责任。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著作权侵权,ISP间接侵权责任的确立是基于著作权保护和政策需要而导致的著作权扩张的结果,这种扩张必须予以法定化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避免公共利益以及互联网产业发展受损。   本文以ISP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的限制为研究对象,首先集中讨论了ISP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限制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与现实需要,进而对ISP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限制的核心内容——“避风港”原则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通过“避风港”原则的起源国美国的相关立法和司法情况介绍,并与《欧盟电子商务指令》所确立的模式进行比较,使得对“避风港”原则的认识更加清晰。再对我国当前“避风港”原则的相关立法和司法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揭示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结合我国网络著作权侵权的现状,吸收他国“避风港”原则的优势和经验,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以更好的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和网络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厘清了ISP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限制与间接侵权责任法定化的关系,指出“避风港”原则的实质就是ISP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限制;(2)对美国及我国“避风港”原则相关立法和案例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我国“避风港”原则适用中存在的问题;(3)提出了我国“避风港”原则本土化的相关建议及措施,如行政权作用的强调、商业模式视角的借鉴等。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媒体自身活力的增强、审判公开原则的逐步落实以及司法腐败的蔓延加重,媒体逐渐成为一支重要的监督力量,在维持司法公正、揭露司法腐败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媒
为了应对技术发展对著作权保护的冲击,法律认可了采取技术措施的合法性,并禁止规避、破坏,以及为规避、破坏提供辅助工具的行为。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本文立足于我国著作权技术
学位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证人不愿意出庭作、证人拒证等现象普遍存在,有调查显示我国证人出庭率达不到10%,严重影响了我国审判方式的改革。证人害怕受到威胁或人身报复是一个重要原因
民主、法治、服务是现代政府的行政理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从以权力管制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是目前政府工作的重点,因此以弱强制性为特点的行政行为方式越来越受政府部门青睐。行政示范行为就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行政行为方式,它不以强制性为特征,而是由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互动完成的一种行政行为。由于是在探索阶段,行政示范行为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又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本文就将从行政法学的视角
近年来,由银行业的不当操作引起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各国及国际社会在努力寻求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在加强对银行业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漏洞进行改革,这些改革措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