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指出,"三农"问题不是几个孤立的因素和一朝一夕所形成的,同样,解决"三农"问题也一定是一项关系整个国家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以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有计划、分步骤地优化与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相关的制度框架,系统、科学地制定不同时期的制度建设战略,明确工作的侧重点,并且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该文认为,当前"三农"问题的形成机制可以表述为如下传导关系:焦点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收入低下主要是由于以人均效率为表现的农业产业效率过低←--农业产业效率低一方面是土地供养的人口过多;另一方面是农业产业本身发展滞后←--土地供养的人口过多是由于农民保障预期恶化,造成农村人口存量巨大,增量刚性;农业发展滞后主要是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同时,农村土地供养人口过多问题直接加剧了农业的发展滞后.该文运用历史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三农"问题的实质、形成机制和解决思路进行了系统论证之后,重点着眼于财政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角色,论述了财政在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地方财政体制、构建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市场化、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等方面应有和必须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