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北京大学有三部周刊相继创刊,分别是《语丝》、《现代评论》和《猛进》。《语丝》倾向于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格的“语丝体”;《现代评论》兼容并包,涵盖了法律、经济、政治、文学等各个方面;《猛进》言辞犀利,对社会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们大多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反传统的精神,同时也顺应了救国与启蒙的时代潮流。五卅惨案发生后,三部周刊的撰稿人纷纷发表文章,批判帝国主义的暴行,他们谏言献策,提倡抵制英日、提倡罢工罢市,希望借此机会与西方列强进行交涉,取消不平等条约,归还我国主权。但他们所主张的解决沪案的方法又有所不同,《语丝》强调启蒙,通过列强侵略中国的教训,对中国自身的文化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希望通过启蒙唤醒带有“奴性思想”的民众,使他们和少数清醒者一同抵御外侮;《现代评论》则主张用理性的手段解决沪案,他们希望政府能够与英国进行交涉,通过取消不平等条约解决沪案;《猛进》虽然主张经济绝交,但它强调不放弃战争手段,如果英国执迷不悟,侵略中国,中国将会使用战争手段跟他一战。无论是《现代评论》、《语丝》还是《猛进》,在五卅时期都坚持了自己反对帝国主义的信念,为沪案的解决提供了舆论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