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之一,是保证人类生存和身体健康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由于多次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重大事故接踵而至,使人们的健康以及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今年的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更是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至公众关注的峰口浪尖。随着人类对风险知识了解的不断加深、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食品安全事件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的扩大,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所产生的义务遵从,均使得国家一级对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强化予以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作为食品出口对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经济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近几年,我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力度,如今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合并、推出“食品放心工程”、实行质量安全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以及强制性的无公害食品认证计划等等。与此同时,理论界对食品安全的研究和探讨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这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从当前和长远的角度进一步认识食品安全问题的诸多方面,理顺影响食品质量安全链条上的各种关系,并建立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模式,确保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落到实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对长沙市食品安全状况的分析、研究,针对我市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机构改革的思想,思考并设计了具有长沙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全文共分四个部分: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及政府监管的基本理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演变与国际借鉴、长沙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与实践、健全完善长沙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对策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包括食品安全的内涵,食品安全问题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依据及其特殊性,介绍了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演变和北京、上海比较成功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分析了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监管技术、监管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长沙市的食品安全状况和现行体制及存在的弊端作了认真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健全完善长沙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对策,从建立统一权威的监管协调机构,整合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地方性立法,因地制宜制定建立综合配套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深化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制度安排,构筑食品安全社会监管网络六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监管体制的思路与框架的建议。希望本文能够对长沙市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