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制度进入所谓“牙买加体系”时代。从本质上讲,牙买加体系并没有构筑一个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框架,它只是以国际协定的方式正式承认了各国在汇率行动方面的自由。这种自由导致了汇率货币制度的无规则和汇率长时期的大幅波动,汇率的不稳定导致了连续的金融危机。面对汇率的剧烈波动,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发达国家普遍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而新兴市场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或经济腾飞时期,很容易得到国际投机资本的青睐,这种大规模的投机资本流动必定会导致汇率波动,这种浮动对于国内金融制度还不很健全、市场机制仍不完善的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是不能适应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害怕浮动”,正是基于这种对浮动的恐惧,新兴市场国家开始重新寻找汇率的稳定机制。 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中的一员,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不够完善,同样也存在对汇率浮动的恐惧。中国也一直在寻找汇率长期持续稳定的灵丹妙药,从亚洲金融危机前的管理浮动到应对金融危机时采用的严格钉住美元制,再到2005年面对国际升值压力重回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改革,正是中国对汇率稳定机制探索的一种写照。那么对新兴市场国家汇率稳定机制的研究将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汇率稳定问题也一直是学者们高度关注的课题,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也是层出不穷。本文将集中关注新兴市场国家汇率的稳定机制及其效力,通过对稳定机制的研究得出新兴市场汇率稳定的次优选择。并将这个结论应用于人民币汇率稳定上,得出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配套措施。 本文首先分析了引起汇率波动的原因,并得出国际资本投机是影响汇率稳定的根本原因的结论。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针对汇率稳定机制的机理,将它分为汇率内生稳定机制和汇率外稳定机制。汇率内稳定机制是指,对外来冲击带来的汇率非均衡,汇率体系内生地、自动地调整和适应,使汇率重新回复均衡的路径,这也是关系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汇率的外稳定机制是指,在汇率体系面对外来冲击时,政府利用作为汇率体系外生变量的政策参数,如外汇市场干预或资本管制等措施,逆市场风向行事,使其重新回到合意的汇率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