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伊拉克战争诗歌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的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打响前后,美国各界包括学者、工人、学生、退役老兵、参战士兵不约而同奋起抒写反战诗篇。大量反战诗歌的出现标志着美国反战诗歌的复兴,更掀起美国诗歌史上前所未有的反战诗歌高潮。本文在大量研读2003年至2006年出版的美国伊拉克战争诗歌基础上对当代美国诗人对传统战争诗歌经典的重塑与颠覆进行评述。在本文涉及的美国诗人中,有些在伊拉克战争打响前就已创作了大量的反战诗歌;有些则是纯粹的战地诗人,他们将个人的战场经历融入诗歌中。论文共分五部分。第一章为“前言”,介绍本文涉及的诗人诗作,并在分析整理前人对战争诗歌已做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当代美国战争诗歌的主要突破。第二、三、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讨论伊战期间美国诗人对政府外交政策的批评、对美国民主的反思以及对前线美国士兵的看法。第三章主要分析美国伊战诗人围绕战场死亡、恐惧和士兵心理进行的刻画与处理。第四章探讨了美国诗人笔下呈现的支离破碎的伊拉克、伊拉克人民及其文明在战争中所受的创伤。最后一章总结了美国伊战诗歌颠覆战争诗歌传统的几个途径(背离传统战地诗人形象、传统西方话语和传统血腥战场);并指出这种颠覆在填补战争诗歌空白的同时,有盲目追求读者数量和人为提升反战效果之嫌,暴露出对战争诗歌所处的独特困境以及诗人为提升战争诗歌的艺术层次做出的努力。
其他文献
风格传递是文学翻译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但是传统的翻译理论对于风格的定义既模糊也存在不同的见解,而对于风格翻译本身的讨论也只是主观印象式的评论,缺乏系统的理论。在小说
美国现代戏剧史上有三位剧作家,是所有探究美国现代戏剧的学者都无可回避的: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姆斯和阿瑟·米勒。他们共同开创并建立了美国现代戏剧的辉煌。对普通
众所周之,沉默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经久不衰的主题。本文通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汤婷婷的《女勇士》以及谭恩美的《灶神之妻》这两部颇具代表性的华裔女性文学文本中
法孝同志是我的好领导、好老师、好兄长,他虽然逝世整整10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和优良作风,仍然时时在我的脑海里闪现    求真务实的态度    法孝同志南下到四川后,一直担任省级机关的重要领导职务,较长时间是省委组织部的负责人。他肩上的担子很重,工作量很大,由他牵头抓总的工作也很多,可他却经常带队参加省委组织的工作组下乡或到各地检查指导工作。特别是在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后期,到宜宾任工作团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