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通过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细胞)后6h、12h、24h三个不同时间点PPARγ、IL-17及人钙激活氯离子通道辅助蛋白1(hCLCA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RSV感染气道黏液高分泌中分子机制。 2.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和PPARγ阻滞剂(GW9662)和IL-17抗体干预对RSV感染A549细胞PPARγ、IL-17及hCLCA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在RSV感染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抑制效应。 方法 1.建立RSV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将A549细胞传代培养,待细胞生长至80%左右时,传代于六孔板中,随机分成6组:A组(罗格列酮+RSV组)、B组(罗格列酮+GW9662+RSV组)、C组(RSV组)、D组(IL-17抗体+RSV组)、E组(GW9662+RSV组)、F组(细胞+0.02%DMSO对照组)。D组在RSV感染造模2小时前加入IL-17抗体。A-E组以100TCID50 RSV感染吸附2h后加维持液继续培养。造模开始前A组予罗格列酮(10μ mol/L)预处理0.5h,B组在罗格列酮干预前先以GW9662(10μ mol/L)预处理0.5h,各组均培养6h、12h、24h收获细胞及上清液待测。 2.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各组PPARγ、IL-17、hCLCA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CLCA1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7蛋白表达。 结果 1.病毒滴度测定:实验RSV的TCID50为10-4.4/50μ l。实验的病毒攻击量为100TCID50。即10-2.4/50μl。 2.罗格列酮、GW9662及0.02%DMSO的细胞毒性:10μ mol/L罗格列酮、10μmol/L GW9662和0.02%DMSO处理后三个时间点(6h、12h、24h) A549细胞存活率分别89.19%、96.61%、94.45%;91.73%、95.70%、90.21%和90.06%、96.43%、.91.85%。与细胞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上述浓度的药物对A549细胞无毒性作用。 RSV感染及罗格列酮、GW9662、IL-17抗体干预后PPARγmRNA表达变化: F组PPARγ仅少量表达,与F组相比,A组、B组、C组、D组、E组PPARγmRNA表达量均有增加(均P<0.05),且随时间增加,PPARγmRNA表达量增加。A、B、C、D、E组PPARγmRNA表达量均在感染后24h达高峰,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D组12h与24h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时间点A组PPARγ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组、D组、E组与C组相比,同一时间点上PPARγ mRNA表达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RSV感染后IL-17、hCLCA1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变化:与F组相比,C组IL-17、hCLCA1mRNA和蛋白表达在三个时间点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随时间增加,表达量增加,24h表达量达高峰,与12h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 5.罗格列酮、GW9662及IL-17抗体干预对IL-17、hCLCA1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在同一时间点上A组、D组IL-17、hCLCA1mRNA和蛋白均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明显高于F组,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E组与C组相比,各时间点IL-17、hCLCA1mRNA和蛋白表达量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相比,A组IL-17、hCLCA1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罗格列酮及IL-17抗体对IL-17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在干预后6h最强,与12h、24h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及IL-17抗体对hCLCA1mRNA和蛋白的抑制作用在干预后12h最强,但与6h、24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RSV感染A549细胞后hCLCA1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表明RSV感染可引起黏液高分泌,同时PPARγ及IL-17mRNA表达增加,表明PPARγ及IL-17参与RSV感染后气道黏液高分泌过程。 2.IL-17抗体干预可明显降低RSV感染后IL-17、hCLCA1的表达,表明RSV感染可通过上调IL-17表达增加气道黏液分泌。 3.罗格列酮干预可促使RSV感染后PPARγ表达量增加,同时抑制IL-17、hCLCA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增加,而使用GW9662后可拮抗罗格列酮的作用,表明罗格列酮可上调PPARγ基因的表达,使PPARγ活性增强,在转录水平下调IL-17表达,从而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