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紫草素的温敏被动靶向纳米胶束的制备及抗乳腺癌作用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cb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乳腺癌己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占女性新发癌症的29%,是20-59岁女性最大的癌症死因,严重地影响了女性的健康。紫草素(Shikonin)为中药紫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体外实验已证实,紫草素具有较强的抗乳腺癌作用。然而,紫草素难溶于水,且体内分布广泛。有研究报道,小鼠静脉注射3H标记的紫草素后,体内分布广泛,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胆汁、肝>肺、脾、肾、心、皮肤>睾丸、肌肉、脑。为提高紫草素对乳腺癌组织的靶向性,本研究合成了具有温度敏感性的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 Micelles,BCMs),其能在水中自组装成纳米胶束,负载紫草素载。同时,在肿瘤微环境相对于正常组织较高温度的条件下,增强温敏纳米胶束(Thermosensitive Nanomicelle,TN)的细胞内吞,实现温敏被动靶向。最后,对负载紫草素的温敏纳米胶束(Shikonin-loaded Thermosensitive Nanomicelle,STN)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外抗肿瘤作用进行评价。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要合成具有温度敏感性的PID118-b-PLA39,使其体积相转变温度(Volum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VPTT)控制在40℃左右,具有体内外温敏被动靶向功能。通过在水中透析自组装,调节PID118-b-PLA39在水中的结构形态,制备温敏纳米胶束。利用胶束PLA疏水内核紫草素的水溶性,进一步形成STN。接着,利用动态/静态激光光散射仪(Dynamic/Static Light Scattering Instrument,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对所制备的温敏纳米胶束的性能和结构进行测定。在体外实验中,首先通过测定温敏纳米胶束与BSA的结合后的粒径分布,测定其血清稳定性。其次,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和LSCM观察负载FITC的温敏纳米胶束(FITC-loaded Thermosensitive Nanomicelle,FTN)被乳腺癌MCF-7细胞内吞和富集的程度。通过CCK-8实验评价温敏纳米胶束细胞毒性,以及负载紫草素后的细胞杀伤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TN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影响。在体内实验中,通过构建乳腺癌荷瘤裸鼠模型,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评价负FTN在荷瘤BALB/C裸鼠体内的分布。构建乳癌荷瘤小鼠,观察尾静脉注射STN后,裸鼠体重、肿瘤的大小及生存期的不同。设定组别为:PBS组(Control)、游离紫草素组(Free Shikonin,FS)、STN组(37℃)、STN组(40℃)。研究结果我们成功合成了具有温度敏感性的温敏纳米胶束。体外稳定性试验表明,其在血清中的稳定性良好。倒置荧光显微镜和LSCM结果表明,FTN在40℃的情况下被乳腺癌MCF-7细胞内吞并富集的程度明显强于37℃组和游离紫草素组。CCK-8实验表明,温敏纳米胶束生物毒性较低,但负载紫草素后则能有效杀伤乳腺癌MCF-7细胞,40℃组明显37℃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STN在40℃的情况下,能有效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体内分布结果发现,FTN在静脉给药进入裸鼠体内24 h后,可以从小鼠的实体瘤中观察到非常明显的FTN聚集。体内抑瘤实验表明,STN治疗后,乳腺癌实体瘤的生长得到明显的抑制,其增长速度比对照组明显减慢(PBS=3859 mm3,FS=2372 mm3,STN(37℃)=2278 mm3,STN(40℃)=1235 mm3;STN(40℃)vs PBS:p<0.001,STN(40℃)vs FS:p<0.001,STN(40℃)vs STN(37℃):p<0.05)。研究结论该温敏靶向温敏纳米胶束的紫草素载药量较高,具有温度敏感性的被动靶向,能透过血管壁,特异性地富集于乳腺癌组织中,并能够被乳腺癌细胞大量内吞,通过增殖抑制和凋亡协同杀伤乳腺癌。
其他文献
一、直线的参数方程的标准式已知直线L过点P0(x0,y0),且倾斜角为α,P(x,y)为直线L上任意一点(如图),P0P=(x-x0,y-y0),b=(cosα,sinα),则向量P0P与b共线.根据向量共线的充要
摘要: “同课异构”是近几年来比较常见的教研形式,它让教师(无论是执教人,还是听课人)从多角度获得体验:课程的、理念的、方法的,等等,让大家看到了新课程实施中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了“改革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方式”的这场课程革命深层次意义,特别是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联系.  新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但也与教师的教学习惯和教学经验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各种层次的数学教
摘要: 教学中基本知识、基本训练应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师可以对问题进行分解,即我们常说的小步子策略,教师对问题进行全面设计,达到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是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
多媒体教学因其具有手段灵活、方式多样、综合性强、信息量大等诸多优点,受到很多数学老师的欢迎。正确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数学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的确能够收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但是,如果教学中不加选择、不加节制地盲目地滥用多媒体,则有可能对数学能力的培养造成不良的影响。  一  数学学科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
摘要: “学首课”是初中数学的开门课、导入课,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初中数学的认识。在实际教学构成中存在着教学目标模糊,缺少“数学元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而且在课堂中容易忽略学生的主题意识。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生的学习规范要求。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一堂成功的学首课
摘要: 初中阶段数学总复习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为使学生轻负担地复习,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学得灵活,学得扎实,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率,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初中数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
在教育教学的改革浪潮中,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各所学校的主旋律。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小组合作学习,经历了无数教师的实践研究后,逐渐被广大教师认可和学习。这是一种团队的学习模式,主要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  但是,现阶段的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小组合作,而并没有领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如合作漫无目的、合作次数频繁、合作时间不充